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央行茶壺風暴沒完!前理事、致富的特權作者回嗆

經濟日報

更新於 2021年07月07日09:40 • 發布於 2021年07月07日09:2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茶壺風暴還沒完!針對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裡,對「致富的特權」這本書的澄清內容,該書作者近日再度發布新聞稿反擊;央行前理事吳聰敏,以及「致富的特權」作者陳虹宇、吳聰敏、李怡庭、陳旭昇近日撰寫兩篇新聞稿,總共花費近5,000字篇幅、以「台灣央行的澄清稿」、「央行不住相的外匯存底」為題回嗆央行。

吳聰敏強調,外匯資產是全民的財富。台灣的外匯資產如此龐大,但它是如何管理的,全國民眾一無所知,這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對於台灣央行制度的改革建議,總結在第8章裡,這些才是本書的重點。例如,過去20年來台灣央行的高盈餘繳庫嚴重扭曲了貨幣政策的運作,社會上有一些人因而獲利,但也有很多人付出龐大的代價。但央行的澄清稿對此隻字不提。

吳聰敏說,台灣的貨幣政策需要檢討也需要調整。澄清稿不能解決問題,公開透明的政策加上公開的研討會才能解決問題。歐洲央行每年有貨幣政策研討會,台灣何時會有「第一屆台灣央行貨幣政策研討會」?

「致富的特權」作者群也聯名表示,外匯存底是屬於全體國民的資產,管理外匯存底的中央銀行,有義務清楚報告它所持有的外匯資產總額。弔詭的是台灣的外匯存底在不同的會計科目中自在變化,讓外界無法一眼掌握明確的數字,可謂「不住相」的外匯存底。

作者群指出,央行透過2021年6月17日《理監事會會後參考資料》以坊間出版一本書之未公開指名的方式,回應《致富的特權》一書中有關央行隱匿外匯資產規模之討論。遺憾的是,央行的澄清完全奠基於對該書原意的曲解。在《致富的特權》一書中,作者從未指稱央行的會計報表有編列不實的情況。所謂「內外帳」只是一種類比(analogy)。這是一本經濟科普書,希望能夠以社會常識的方式讓讀者心領神會。為了讓一般讀者體會什麼是「央行內部知道的外匯資產總額」與「外界所能看出的外匯資產總額」之差別,書中以企業的內外帳來做類比,但是書中並沒有說央行有內外帳,更沒有說央行作假帳,注意到書中的標題是把內外帳三字以括弧「」標示。搞錯了書中討論的重點,恐怕讓央行的澄清成為一場「蹩腳而空洞的大戲」?

所以到底央行解釋(澄清)了什麼?央行的說明,就是強調央行沒有違反法律,該行的會計報表完全依主計總處核定之會計準則處理,沒有隱匿問題。然而,這樣的澄清根本毫無意義,畢竟作者從未指稱央行的會計報表有編列不實的情況。澄清的方向錯誤,就不必再討論下去。但是對於央行「不住相」的外匯存底管理,似乎值得再花一點篇幅討論一下。《致富的特權》一書中指出,在2020年3月之前,有部分的外匯資產,透過外匯交換(swap)、借出與存放在本國銀行的方式,讓外界無法在現有的會計報表上,一眼就看出央行持有的外匯資產總額。

作者群認為,央行的外匯資產屬於全民,國民有權利知道央行外匯資產的確切金額,央行也有義務對外界揭露此資訊。目前可以在央行網站上查到2020年3月開始的每月「新台幣兌美元換匯交易餘額」以及2020年12月開始的每月「外幣拆款餘額」,唯獨仍缺少「存放國內銀行業之外幣」資料,期待央行能盡快補上;至於2020年3月前包含換匯交易,外幣拆款與存放國內銀行業之外幣的歷史資料亦應儘速一併補上,以昭公信。

享受更高質量的財經內容 點我加入經濟日報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