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超過晚上六點吃晚飯,而且要少吃。晚上六點後除了喝水,儘量不吃東西。
一說到濕,人們就想到「去濕」,想到「排毒」,很多人會為此吃瀉藥,吃去濕偏方,刮痧、拔罐之類的。拉完肚子之後短暫的輕快,刮痧、拔罐時出的紅印、水泡,讓人覺得毒和濕也隨之而去。
事實上,大便不是身體唯一的排毒方式,刮痧、拔罐能否有效,關鍵要看身體是否壯實。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就有一種排毒去濕的本能,只要你少吃,適度饑餓,它就會啟動,即是「細胞自噬」。
什麼是「細胞自噬」?
當身體處於饑餓狀態時,為了節能,細胞會把體內無用的、有害的物質吃掉,這就是自噬,不僅保存細胞的活力,還會消除癌症等疾病的發生。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就因發現了「細胞自噬」的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者們曾對動物進行試驗:他們讓老鼠減少攝入30%的熱量,結果牠們的壽命延長了30至40%。有意思的是,那些吃得多、透過運動而瘦下來的老鼠卻並不增壽。由此可見,適度的饑餓才是關鍵!
細胞最外面是細胞膜,中間是細胞質,最裡面是細胞核。大多數細胞的活動是在細胞質中進行,且會產生大量殘渣,甚至在代謝過程中出現錯誤,裝配出異常的蛋白質,疾病就因此產生。中醫的濕邪,也包括在其中。
粒線體存在細胞質中,它代謝時也有很多副產品誕生,如會引發基因突變而因此致癌的自由基(活性氧)。
一旦「細胞自噬」機制啟動,就可以將細胞質裡的代謝殘渣、異常蛋白質以及自由基清除掉,恢復正常的細胞活動。人上了年紀容易生病,特別是罹患癌症,就是因為年齡增長,殘渣之類的廢物不斷增加,而細胞的自噬能力逐漸下降。
如何保持細胞的自噬功能?
不是吃藥,不是運動,而是適度的饑餓。研究發現,人體一旦遇到營養不足、缺氧、生長因子缺乏等情況,細胞就會加速自噬。相反的,如果血液中游離胺基酸(來自食物)的濃度升高,細胞自噬能力就會降低。因此適度饑餓之後,游離胺基酸的濃度減少,細胞的自噬能力也就提高,身體又恢復排毒去濕的本能。
怎麼做才能提高細胞的自噬能力?
很簡單:晚飯早吃、少吃。
在正常飲食狀態下,從凌晨兩點到早餐前,血糖和游離胺基酸的水準,都是一天中最低的,此時的細胞自噬速率達到最大。
如果晚飯早吃(不要超過晚上六點),六點之後除了喝水,儘量不吃東西,實在餓了,也最好用芋頭、山藥這類纖維素多、熱量低,不會掀起「血糖風暴」的根莖類食物充饑。這樣就可以延長「細胞自噬」的時間,以便清除更多的代謝殘渣、異常蛋白質以及自由基,也就減少了細胞的衰老和損傷。
就是這個原因,古人早就有「晚吃少」的講究,現在營養學也說「晚餐要吃得像乞丐」,不僅是為了避免發胖,更是預防疾病甚至防癌。
本文出自幸福文化《濕胖:減肥先去濕》一書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