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登山保命APP簡介|工具就在那裏,只要你願意去學習如何使用,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

太報

更新於 2020年09月16日04:35 • 發布於 2020年09月15日07:11
9月5日,作者在南一段搜救現場拍下的照片。(圖片來源/吳誌堂授權提供)
9月5日,作者在南一段搜救現場拍下的照片。(圖片來源/吳誌堂授權提供)

8月中下旬發生屏東科技大學朱姓研究生前往山區採集標本失蹤事件,迄今尚未尋獲。曾服役於雪霸國家公園、參與此次搜救行動的生態攝影家吳誌堂在臉書分享文章,從採集失蹤案談基礎定位app的重要性與功能。

原來山難與生死離我們這麼近

生死,常常是一念之間的事情。特別在2020年,各式各樣不同的山難,原因也越來越多元。記得年初走馬博橫斷的時候,在觀高坪遇到何大哥,因為我們這一隊是最後遇見何大哥隊伍,因此印象特別深刻。

一直以來不論是登山還是野外調查、生態攝影,在山上遇到的人,我習慣性都會問來自哪裡,走什麼路線,而對何大哥的印象就來自於他也住台中,還在我家附近,身上的裝備幾乎都是藍色,他曾在休息的時候請我替他拿手套,而牌子是原名秀山莊後來改名桃源戶外的店家,以及他要獨攀八通關古道。

後來事情的發生就如同我們推估的一樣,遇到他的人前段、後段,資訊分析完之後就大概知道何大哥可能會在哪邊出事,也因為何大哥自身的野外求生觀念充足,糧食也充足,讓他順利的撐到救難人員抵達,並成功地獲救。出事的這幾天幾乎每天的等待都很煎熬,原來山難與生死就離我這麼近,雖然與何大哥只有一面之緣。

朱姓研究生因採集失蹤、動員超過700人次搜索仍未尋獲

而沒有一面之緣的朱清麟,運氣就沒有這麼好了。他是屏科大植物醫學系碩士班應屆畢業生,上山採集昆蟲的過程中失聯,原定8/13在藤枝特生中海拔試驗站與學弟會合,結果當晚八點並未依約出現,至今出動超過700人次的大規模搜索,仍一無所獲。深入了解朱清麟的採集習慣才發現,他的採集能力雖然很強,但因為沒有正確的登山觀念與定位app操作技術,因此慣性迷途的他,最後不幸迷失在溪南山地區的荒山野嶺之中。

在這次參與搜救的經驗中我才驚覺,不僅登山圈內不少山友對於登山定位的功能與硬體所知甚少,甚至連學界的研究工作者、研究助理、研究生或生態同好等等,對於定位系統的軟硬體應用,很多人幾乎是一無所知,甚至講到定位導航,很多人只知道google maps,結果來到沒網路訊號山區,打開app一片慘綠,還有不知道你在哪裡的一個藍色小點。

登山必備離線地圖GPS定位、氣象判讀APP

因為長期關注定位app的使用與功能研究,因此特別花點時間寫了這篇,在這邊介紹幾個登山相關的app,談起定位使用的app,很多人有經驗的人應該都會提起Oruxmaps ,但我今天想提的並不是這款,因為在過往的使用與教學經驗發現,Oruxmaps 的功能雖然強大,但也就是因為功能強大,內容繁瑣,如果沒有興趣鑽研,或花時間操作的人,其實根本不會想要使用,然後就放棄了。

所以今天我們來挑另外兩種非常直覺、介面簡單、功能齊全的部分來談。(註:這篇針對的對象是一般使用者,只想要有直接使用上的回饋,沒有意願或興趣對定位app或技術進行進一步了解的人員,因此這邊不介紹那些功能繁複的app,只談基礎使用好上手的部分。)

一、離線地圖GPS定位相關app:

這兩款地圖是離線地圖,只要你下載後第一次運行就照他的設定下載好地圖,基本上就是已經內建在手機裡,完全不用管行動網路,附帶一提,這兩款app幾乎是世界通用,只要先把離線地圖下載好,可以說到哪都暢行無阻。

1. MAPS.ME(android/iOS雙平台共用)
這款app幾乎是世界通用,我從2015年使用至今,路線層級小至登山步道,而且根據多年實測,步道上的地標,如解說牌、告示牌、岔路指標、涼亭、山屋、停車場等醒目指標,都會不斷地更新在地圖上。 從2017年的更新開始,可以匯入航跡,但目前只支援KML,因此若想在手機上使用航跡追蹤的功能,可以將gpx檔案導入google earth,另存成KML檔案,然後丟到雲端硬碟,再用手機下載後開啟即可匯入MAPE.ME app中使用,如若這部分有使用上的問題,可以直接問我。

2019年中的更新版本中,MAPS.ME終於支援等高線地形圖,以前使用這個app的時候,感受上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使用等高線地形圖,因此偏離步道的時候只能大概抓方向切回去正路,判斷上還是有點風險,後來加入等高線地形圖之後,使用上變得更加安全好用,更能精確的判斷不同的地形,算是讓這個app更趨完美。

當然美中不足的地方還是有的,這款app無法記錄軌跡,也就是只能定位,判斷你在地圖航跡上或是步道上的哪個位置,並無法紀錄你的步行時間、海拔升降等等資訊,對於本來就沒有這些資訊紀錄習慣的人來說,影響其實並不大就是了。

2. Windy Maps (android/iOS雙平台共用)
這款是8月底上架的app,算是Windy這個眾所皆知的天氣視覺化app旗下的一款app,自帶等高線問世,讓他成為一款一開始就贏在起跑點的app(因為早期很多app不是要從網路上下載經建三地圖,不然就是要從map source圈選你的航跡範圍地圖,輸出後再丟入app中使用),現在拜科技進步,底圖直接自帶給你,直接簡化地圖取得的過程。

這個app的設計也是非常直覺的,左上角的腳印就是航跡的紀錄,這點跟MAPS.ME無法紀錄軌跡相比就有點差異,航跡記錄完成後,會顯示平均海拔升降、時間、距離等資訊,目前是還沒找到可以導出gpx的按鈕,也可能我操作的時間還不夠久沒找到,總之就是當他目前無法輸出就是了。地圖的方面基本上跟MAPS.ME一樣,最小的路線層級也是到登山步道,步道上的各式地標也是有標出來,但因為上架的時間較短,某些圖資還是比MAPS.ME少一點,可能尚待時間補齊。

一樣最後來說說缺點,Windy Maps只能使用他自己的離線地圖,並無法導入航跡作為使用,這點算是一個蠻難用的地方,但如果對於沒有導入航跡習慣,只對照地圖使用,當作google map使用的人而言,其實也就夠用了。

3. 台灣大地羅盤 (android/iOS雙平台共用,iOS稱作twlosCompass)
ios內建的app之中,有一款叫做指南針,可以即時定位你的座標與海拔高度,但android系統的手機,並不是每一家廠牌的手機都有顯示定位座標的app,因此台灣大地羅盤,就是一個很重要的app了,他可以顯示你所在地的基礎定位資訊,如座標、海拔高度等資訊。

最近大地羅盤新增了緊急求救的功能,台灣大地羅盤的緊急求救,會透過簡訊將你的座標,直接傳送到所在地負責的消防局,當你遇見緊急事故時, 可以直接將求救訊息傳到消防局, 不需要再透過不了解情況的家屬或親友轉介,可以增加救援時效與效率,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

二、氣象判讀app及網頁:

1. 台灣登山氣象 app
系統抓取三天內中央氣象局對於各測站的測站資訊所生成的預報資料
,轉換成資訊量較小的方式,在app上顯示,這樣你就不用在山區網路不穩定的時候,還要為了打開中央氣象局的官網,浪費多餘的網路流量(打不開還一直卡在那裏)。

2. 觀天氣 app
中央氣象局的主要app,登山使用的部分比較著重在衛星雲圖、定量降水預報、雷達迴波圖這三個項目上,可以直接取得最新資訊,缺點是當網路訊號不穩或不夠強的時候,常常會下載不了圖資,或是圖片無法完整顯示。

3. 中央氣象局Q:劇烈天氣預報系統 app
這款算是中央氣象局旗下的一個子項目,主要功能是把雷達迴波圖的空能獨立出來,並與google map圖資結合作為底圖,透過定位系統顯示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再將背景圖層顯示於雷達迴波的圖資底下,就可以即時知道自己所在地的降水情況

4. WINDY app
我想這個app大家應該都非常有印象,很多新聞還直接拿它來當作預報的畫面。WINDY是一款把氣象圖資直接用視覺化的方式,動態呈現在手機螢幕上,畫面不僅精美好看有質感,能分析的數據也非常多,綜合顯示瑞士公司Meteoblue的GFS模型,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的NEMS模型數據。這個app雖然使用上很直覺,畫面很精美,但圖資畢竟得由網路下載,在網路訊號不穩定的山區,其實這個app也不是很好使用就是了。

5. Meteoblue網頁
他是瑞士一家氣象風險管理公司的網站,目前只有網頁版,沒有app可用,超期待未來可以出app的,必須透過網路進入官網才能使用,目前實測下來準確度算是非常高的。我最喜歡的功能就是他可以直接在地圖上選擇你的目標地點,但在山上實測,網路不穩定的地方網頁都很不容易使用,因此這款app與WINDY比較適合留守人員使用,不過先在有收訊的地方抓好資料,其實多少也可以用來預測附近地區的天氣。

(註:各大預報系統都有其不確定性與不準確性,基礎的判讀與正確的現場應變才是你該學習的事情,要晴要雨還是讓老天來決定吧。)

如果還有餘力,想針對定位功能進階的操作與學習,可以試看看這幾款app:
iOS—登山客GPS Hiker、Hikingbook Pro、山林日誌Hiking Logger
android—綠野遊蹤、蛙弟 wadi、Oruxmaps

工具常常就在那裏,只要你願意去學習如何使用,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

在深入了解朱清麟的採集經驗後,那些看起來如同怪咖一般的登山能力,不得不承認真的很強,可能多數的登山人也無法達成他那種體力,但認真來看就是不斷地觸犯登山安全的各種大忌,如果有好好的被訓練,他的能力我應該也會感到敬佩,但也就是這般可惜,現在的他可能仍舊困在山中,隨著願意搜救的人力不斷地減少,我們也是不斷的把地圖航跡分析到爛掉了,還有人在努力,也希望你不要放棄,不論結果如何,我都希望你被找回來,回來與家人團聚。

所以我都跟人家說,工具常常就在那裏,只要你願意去學習如何使用,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這篇講得很簡單,目的只是要給大家對app有一些認識,並沒有要「負責」教會你如何去使用,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登山是這樣,你的人生也是。

現在就拿起手機去下載app吧!

作者:吳誌堂、文章出處:Facebook,延伸閱讀:每一次進到山區,不論其目的為何,都該視為登山活動。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更多太報報導
雪山搜救重摔下10米陡坡!陽光警消骨折氣胸、還擠笑容盼親友安心
阿里山夜驚魂!千人洞迷路失聯、警消漏夜尋獲,達人:登山必帶「刁山小包」防失溫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