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面板業產值 去年「疫」外成長

經濟日報

更新於 2021年05月22日16:23 • 發布於 2021年05月22日16: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台灣面板產業因為受到紅色供應鏈競爭,近年來面板產值大抵呈下滑趨勢,2020上半年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面板產值大幅呈衰退。但隨著疫情推升遠距商機及宅經濟發酵,面板業「因禍得福」,去年產值逆勢成長0.3%,結束「連二黑」。

面板業2020年逆轉勝,2021年仍持續開出利多。法人圈也看好「面板雙虎」友達、群創今年表現,推估面板漲勢擴大,加上高訂單能見度助攻等雙重利多下,今年每股盈餘有望達4.5至5元。

經濟部統計處同樣也為面板業報佳音,最新公布的3月工業生產及製造業生產指數,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生產指數132.75,為2013年6月以來最高,年增26.1%。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解釋,面板業慘澹主因是供給大於需求,但隨著南韓廠商將重心轉向LED,加上宅經濟把需求開出來,供需慢慢趨於健康狀態,再加上台廠近年已經努力轉型,攻下車用電子面板、大尺寸電視面板,面板產業後勢可期。

綜觀台灣面板發展,台灣面板在90年代一時風光,LCD面板產值一度是全球排名前三名,行政院更在2002年將面板列為「兩兆雙星」政府培育產業,讓台灣生產TFT-LCD面板的五家主要廠商闖出「面板五虎」名號。

經濟部統計處說明,早年台灣面板業當時競爭對手來自日本、南韓,供應鏈競爭對象較單純。

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台灣面板業就面臨挫折,從兆元產業打入「四大慘業」。

直到2010年至2014年受惠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銷售暢旺、電視面板需求熱絡等原因,讓台灣連續五年產值均維持在1.1兆元以上。

然而,好景不常,又遇上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陸續強力投資「十代線」等面板廠房開出大量產能,以價格排擠台灣產品,再加上面板需求面較單純,導致全球面板需求無法跟上浪潮般的供給速度,出現產能過剩。

台灣自2013年到2019年這段期間,除2017年因南韓關閉部分生產線,國內廠商該年因轉單效應出現14.6%的正成長之外,其餘年年都呈現負成長。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龐大衝擊,但危機之下也為台灣面板業帶來一線轉機。

統計處表示,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幾乎停滯,國際大廠對於面板需求也不高,讓台灣面板業產值仍然是吃下近一成的大幅度衰退。

直到2020年下半年,因為疫情帶動居家辦公、遠距教學等需求強勁,導致IT面板生產上揚,再加上全世界經濟開始復甦,帶動宅經濟發酵、電視品牌廠積極拉貨,以及業者擴增高階產品產能,促使下半年面板業產值轉呈年增11.2%,增幅創下2013年以來同期最高,最後2020年讓面板產業打出逆轉勝,以年增0.3%終結連續二年負成長。

享受更高質量的財經內容 點我加入經濟日報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