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近來受疫情、能源風暴大震盪,讓許多投資人猝不及防。不過,長期投資高配息基金的邱威龍,顯得老神在在,原來七年級的他在剛出社會時,就定下40歲每年被動收入要達百萬元的目標,靠著不間斷定期定額,並將息收再投資,邱威龍提前2年達標,每個月自主加薪8萬元。
「清水模建築外型乾淨俐落,看著很安定,心自然靜下來。」邱威龍走在水泥石牆間邊走邊說,「清水模的工法嚴謹,需要長期且縝密地規劃,比如水泥成分的比例、模板的分割及預留孔洞等,每個小細節都不能馬虎,否則脫模後表面不平整,就得打掉重來。」
邱威龍 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82年
- 學歷:龍華科技大學企管系
- 現職:人資業顧問
- 經歷:外商銀行業務部主管
- 投資心法:鎖定高配息債券基金長期投資,將息收再投資滾大退休金
3大條件 選高收益債
「細膩與持續是我最欣賞的部分。投資也是這樣,從第1步到最後都要有策略。」今年38歲的邱威龍,從12年前存到第1桶金後,就開始執行40歲百萬元被動收入計畫,而他已提前2年達陣。至於方法,很簡單—定期定額買基金。
邱威龍目前的投資部位約8位數,其中近70%的核心資產圍繞在高收益債,持有5檔基金去年的平均配息率約11%,總報酬則約2成。「不過,最近市場波動大,持有的基金淨值皆下跌,現在總報酬差不多和成本打平。但我的重點是領息,目標是年配息率達到10%,即使淨值有虧損,仍在承受範圍內。」
債券基金產品多樣,邱威龍獨鍾高收益債,主要考量是其配息水準符合投資規劃,雖然波動風險較大,但仍有上班收入的他願意承擔。「關鍵在長時間投資,既可以控管持有成本,且加上配息報酬計算,賠錢機率不高。」
在選擇標的時,邱威龍訂下3大條件。首先,必須是品牌大、規模大的基金產品。他認為,倘若再遭遇2008年般的金融海嘯,大型基金公司有較好的抵禦能力,且政府必先援助大企業,因此基金品牌要耳熟能詳;而基金規模至少須有2百億美元,較能分散投資風險。篩出標的後,他會進一步去了解它們在海嘯後恢復的期間長短,「速度越快、代表該基金表現越穩。」
再來,由於高收益債是購買企業發行的公司債,走勢和股市的連動性高,邱威龍會特別注意成分股的區域組成。「我會選美國所占比重達5成以上的基金,像最近雖然波動劇烈,但美國聯準會很快地推動降息、重啟QE,仍是較可靠的經濟體。」
彈性投資 定期不定額
而最後一個步驟,是鎖定配息率6至7%以上的基金。由於邱威龍每個月須繳保費,也會將配息再投資,因此他偏好月配息的類型。
然而高報酬伴隨高風險。邱威龍表示,他持有的基金中有3檔是「平衡型」產品,也就是組成包括股票、高收債及可轉債等,目的便是在分散風險,但高收益債的占比仍大。而他希望高收益債BB至B等級的部位能各占3至4成,CCC到CC等級約2成,「觀察歷年來的違約率,C或CC等級相對高,大約20%;CCC至B等級違約率就大幅下降。」
實際操作上,邱威龍不是看每月有多少「閒錢」可以投資,而是訂定年度配息目標,再根據設定的配息率,以公式算出每月需要的投資金額,「目標是每年的配息能增加5萬到10萬元。」舉例來說,假如原本已投入350萬元的本金、年配息20萬元,但今年想達到領30萬元配息,以配息率7%計,本金要達到428萬元,因此需再投入78萬元,每月須投資6萬5千元。
定期定額投資已達10多年,邱威龍也發展出較彈性的作法,若該月基金淨值較前1個月低,就會投入比預設金額多出1萬至2萬元的錢;反之則減少。
因緣際會下,邱威龍的現任主管劉先生得知他的投資方法,便請他在公司內部開課。「難怪說高手在民間!」劉先生笑說,「大家聽到績效那麼好的時候都嚇一跳,他也很不藏私地教給同事。」
打工買股 資金被套牢
其實,年紀輕輕的邱威龍有如此成績,有賴於父母的理財教育,鼓勵他打零工存錢。「我國中就去親戚家幫忙、還去過年貨大街當搬運工之類的,自己賺的錢一塊塊存進戶頭,看著數字很有滿足感。」
為了減輕家中負擔,他更決定自己賺生活費,便到一家雨刷工廠打工,但卻在過程中不慎受傷,釘子直接打進手裡。「那時候有很深的體悟,賺錢雖然好,但是不可能一輩子靠體力工作。」邱威龍因此決定,要將賺來的每塊錢都發揮到極致,錢滾錢放大存款,以達到提早退休的目標 。
上了五專後,邱威龍進入投顧公司工讀,不只薪水不錯,也讓他比同學更早接觸股市。但生性謹慎的他,把年收入的大部分繳儲蓄險,剩餘約2萬元才用來投資股票,每次進出大概小賺幾千元。「2004年時,市場上都傳說總統大選完會漲,牙一咬丟10萬元進場,沒想到二顆子彈發生了…我手上所有的資金全被套牢,後來大概賠了一半。」一次損失近半年薪水,讓還是學生的邱威龍留下慘痛的印象,「我留下統一、中鋼2檔,因為它們都有固定配息,也給了我靈感。」
邱威龍領悟,台股容易受到非經濟因素干擾,不考慮存股;而高收益債基金有固定配息的特色,因此在有了第一桶金後,便定期定額投入,期間不論市場怎麼震盪都持續扣款。
長期持有 息收再利用
事實上,每個月領的息收,邱威龍會再利用,他會投入衛星資產股票型基金、年金險及外匯中,再將其報酬滾回高收益債基金。除了以此擴大本金部位之外,也希望建造出一座穩固的理財金字塔。
「我以前每個月會投3萬到5萬元買基金,其他花費很省,最少一天花的錢不超過100元。」邱威龍所言不假。認識邱威龍近10年的前同事李小姐表示,辦公室相揪訂飲料、團購他都不太會跟,額外發的獎金也都會存起來。「也難怪他這麼厲害,已經有房、有車,很令人稱羨。」
由於邱威龍已經達到被動收入百萬元的目標,因此現階段投資行動並不積極。「我的策略是長期持有,領息為主,對於市場受新冠肺炎的動盪,我看得比較淡,因為也經歷過金融海嘯、歐債危機那些驚心動魄的過程。因此,更知道在越動盪的時候,越要泰然地思考應對之道,才能走好投資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