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頭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為我國具特殊代表性癌別,高居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位、男性死亡率第四位,台灣的頭頸癌以口腔/口咽癌為主,小心頭頸癌會合併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氣腫、酒精性肝硬化、口腔黏膜纖維化等共病。值得注意的是,頭頸癌因為有很高的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機會,
1.頭頸癌是男性癌症第4名,頭頸癌治療後必知的三件事!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癌症(惡性腫瘤)近十幾年來一直為我國民眾十大死因榜首。而台灣的頭頸癌以口腔/口咽癌為主,患者大多數為男性,光每年新診斷的患者就足以坐滿8輛12個車廂的高鐵列車,總數排男性癌症的第4位。頭頸癌發病高峰落在50-60歲間,且相較於癌症首兩位的肺癌及大腸直腸癌的發病高峰早了10年。
頭頸癌患者除腫瘤本身外,有時因之前長時間的菸、酒、檳榔暴露,會合併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氣腫、酒精性肝硬化、口腔黏膜纖維化等共病。
👉詳細閱讀:頭頸癌是男性癌症第4名,醫師揭:頭頸癌治療後必知的三件事!
2.頭頸癌頸部淋巴結轉移機率高!超音波可診斷頭頸癌、治療後續追蹤
目前耳鼻喉科的超音波大多應用於頭頸外科的範疇,由於頸部大部分是軟組織結構,非常適合用超音波來當作初步評估及診斷的工具;目前臨床上可以用於甲狀腺疾病的評估、淋巴結病變的評估及其他頸部腫塊的評估。針對甲狀腺疾病部分,配合細針穿刺檢查可以於術前初步判斷是良性結節或是惡性腫瘤;也可以用於術後追蹤有無復發的跡象。
頭頸癌因為有很高的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機會,因此在初診斷時超音波可以當作癌症分期及治療的參考依據,也可以當成治療後續追蹤的評估。而其他頸部腫塊評估方面,可以依據臨床解剖位置及超音波下的特徵獲得初步的診斷。
👉詳細閱讀:頭頸癌頸部淋巴結轉移機率高!超音波可診斷頭頸癌、治療後續追蹤
3.治療頭頸癌也要顧血管,定期追蹤才能長保平安
頭頸部癌症包括:鼻咽癌、口腔癌、咽喉癌、下咽癌、唾液腺癌、頸部淋巴癌…等。放射治療後「頸動脈狹窄」病因,主要因頭頸癌原發腫瘤或淋巴結位置靠近頸動脈(如放療區域解說圖),放射治療以高能量X光精準照射腫瘤及頸部淋巴結區域以消除腫瘤細胞,但部分放射劑量也會經過頸動脈,放射線影響血管內皮細胞修復,可能造成動脈硬化,再加上病人本身可能原有飲食習慣、抽菸喝酒或三高風險(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上述多重因子影響之下,經年累月,頸動脈會慢慢出現血管硬化、狹窄,若頸動脈發生中高度狹窄,影響頸動脈供應大腦血流量,造成腦中風。
👉詳細閱讀:治療頭頸癌也要顧血管,定期追蹤才能長保平安
4.我國頭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健保署放寬第一線免疫藥物治療
我國頭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為我國具特殊代表性癌別,高居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位、男性死亡率第四位,且逾半數為無法手術的晚期患者。然健保給付規範卻長年落後國際治療指引,讓晚期頭頸癌友無法獲得妥善治療。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指出,台灣超過一半的頭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治療相當棘手,據統計,第四期口腔癌的男性死亡年齡中位數只有62歲,比整體平均餘命少了18年。加上頭頸癌的治療選擇本來就很少,即便現在已有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的免疫藥物,但在健保給付規範的嚴格限制下,讓患者看得到、用不到,非常可惜。
👉詳細閱讀:我國頭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健保署放寬第一線免疫藥物治療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