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黎AI高峰會,法國宣布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達成協議,攜手發展AI,阿聯酋預計將斥資500億歐元。近來,阿布達比的G42、沙國「2030願景計畫」皆吸引國際注意,科技巨擘如微軟、OpenAI也紛紛與中東國家合作。總部位於台灣的AI晶片新創耐能智慧(Kneron)已赴利亞德開設子公司,預計為沙國打造主權AI。以下,是其向《遠見》分享對中東AI發展熱潮的第一手觀察。
2月10日於巴黎登場的「人工智慧行動峰會」(AI Action Summit),成了中東展現AI雄心的舞台。法國總統馬克宏透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和法國達成協議,預計攜手建設一座容量達千兆瓦的AI資料中心,阿聯酋投資額更上看500億歐元。
不僅如此,1月21日宣布成立的新企業「星際之門計畫」(Stargate Project),在川普政府大力支持下,將於四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展開史無前例的AI基礎建設計畫。值得注意的是,初始股權資助者除了軟銀、OpenAI、甲骨文(Oracle),還有來自阿聯酋的科技投資公司「MGX」。
中東斥資轉型!2031年,AI貢獻將逾3000億美元GDP
從數據來看,《經濟學人》報導,中東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FDI)近年大幅增加。
FDI Markets數據指出,2024年,科技基礎設施FDI近80億美元,軟體FDI上看20億美元,六年內增加三倍。AI產業的人才也正往中東流動,顧問公司BCG顧問集團表示,自2022年以來,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AI人才庫,分別成長了三分之一以上和近五分之一。
諸此種種,凸顯富裕的中東國家正積極轉型,斥巨資布局AI領域。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了2031 年,AI將為中東地區帶來超過3000億美元的GDP成長。
資誠(PwC)也估計,2030年,中東將獲得全球AI收益中的2%,約為3200億美元。屆時,AI將占阿聯酋近14%的GDP(960億美元),而以總值來看,沙烏地阿拉伯將成為最大受益者,獲得1352億美元,占GDP逾12.4%。
阿聯酋G42董事長入選AI百大人物!微軟、OpenAI都合作
阿聯酋在AI領域的投資和發展尤為引人注目。早在2017年,阿聯酋政府便設立全球第一個AI部長,由當時27歲的Omar Bin Sultan Al Olama擔任。
2018年,當前的中東AI巨擘G42成立,業務涵蓋生物技術、大型語言模型(LLM)和監控技術。不僅旗下公司Inception推出LLM「JAIS」,號稱是世界最高水準的開源阿拉伯語LLM「JAIS」,供近四億阿拉伯語人口使用。
2023年底,G42與OpenAI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隨後,2024年4月,G42也與微軟達成15億美元的交易,共同投資建立一座人工智慧中心。
2024年初,阿聯酋再度成立「人工智慧與先進技術委員會」(AIATC),並在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和G42的支持下,成立千億美元規模的科技投資公司MGX,專注於投資數據中心、晶片等AI基礎設施,並設立百億美元的AI創投基金。
MGX也與貝萊德、全球基礎設施合作伙伴和微軟合作,共同投資全球AI基礎設施。而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投資包括Anthropic在內的一系列頂級AI新創公司。
可說是當前權力數一數二的王室成員塔赫農(Sheikh Tahnoun bin Zayed Al Nahyan),他身兼多職,包括G42董事長,AIATC主席,並掌管Mubadala,2024年獲《時代》雜誌評選為「AI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延伸閱讀:AI時代,中東崛起!阿聯酋王室成員入選《時代雜誌》AI百人榜)
當前雖不清楚川普政府、OpenAI、軟銀的「星際之門」計畫中,MGX出資多少,但阿聯酋在AI領域的投資與布局力道可見一班。
當前權力數一數二的王室成員塔赫農(圖中)。取自X@hhtbzayed
耐能受邀赴沙國打造主權AI,「卓越計畫」建造AI城
不讓阿聯酋專美於前,沙烏地阿拉伯於2016年推出「2030年願景」(Vision 2030),推出多項計畫,致力將國家改造成宜居的科技大國,其中,AI正是一大發展目標。
例如,沙烏地阿拉伯正在開發的未來智慧城市「NEOM」,預計投資5000億美元,將大量運用AI和機器人技術,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培育創新文化和尖端技術。
不僅如此,2020年啟動「國家AI戰略」,未來十年內培訓2000名數據、AI專家。2024年底,沙國再推出「卓越計畫」(Project Transcendence),預計投資1000億美元,包括建設數據中心、支持新創公司,並培育人才庫,打造強大的AI產業。
在中東這波AI投資熱潮中,據傳正在洽談赴美上市的AI晶片新創耐能(Kneron)已經搶得先機,赴利雅德設立子公司。耐能執行長劉峻誠來自台灣,他向《遠見》透露當前對沙國大力發展AI的觀察。
「他們把利雅德市中心的一塊地全部剷平。」劉峻誠指著2024年底,飛往沙國洽談的照片,包括耐能在利雅德的新辦公室,以及正在建造中的AI城。沙烏地阿拉伯大力發展AI的速度和規模,令他大為驚嘆,「其他國家是蓋一、兩棟大樓,沙國是造一座城鎮。從建築到裡面的細節,都是AI。」
劉峻誠進一步分享,耐能是2024年被沙國政府挑中的六家企業之一,已和沙烏地阿拉伯國家半導體中心(NSH)、國家技術發展計畫(NTDP)達成戰策略伙伴關係,預計將拓展邊緣AI的應用,協助沙國打造主權AI,「重點扶持設點之外,也提供巨額資金。若從總部派員到利雅德,前幾批僱員的費用也由沙國支付」。
不僅瞄準單間企業,沙國祭出優惠政策,有意吸引整條供應鏈進駐,「上下游的供應鏈也可以一併帶去,也會提供豐厚補助。」
另一方面,不只中國,過往與北京關係友善的中東,也受到美國技術禁令的衝擊,「他們也面臨一些出口管制,因此比較勇於擁抱新的事務。」劉峻誠指出,「我覺得沙國王儲正在顛覆式地改變這個國家。」
《經濟學人》分析,海灣國家當前正以「大型語言模型」「廣設資料中心」「晶片製造」三個方向,花費大筆資金,引入供應鏈,打造AI中東隊。從阿布達比到利雅德,富得流油的海灣國家正積極轉型,希望成為AI熱潮中的新勢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