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遠見獨家調查》64%憂台積電「矽盾」正崩解!68.4%不滿賴政府國安政策,賴清德和平分數僅37.6分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3月25日02:06 • 發布於 03月24日04:26 • 林仕祥

3月13日,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強調台灣面臨5大國安威脅,並提出17項因應策略,輿論對此看法兩極。「遠見民意研究調查」與《遠見》近日對此進行「2025民心動向大調查」,以了解在川普回鍋、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賴17條宣布⋯⋯等一系列事件發生後,民心出現哪些變化?

【本調查重點發現】
▋64%認為川普執政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
▋64%憂台積電「矽盾」正崩解
▋64.3%認為中國對台滲透嚴重!56.3%希望兩岸保持良好關係,避免購買大量武器。
▋77.5%認為政府說的「境外敵對勢力」就是指中國
▋53.7%認為兩岸可能三年內開戰,但69.8%不願意自己或家人參戰
▋68.4%不滿賴政府國安政策,推動兩岸和平賴清德僅得37.6分
▋50.2%贊成軍審制度回鍋,70.4%反對再實施軍事戒嚴

「遠見民意研究調查」與《遠見》在3月18日至22日舉行的「2025民心動向大調查」,包括三個面向,分別為:民眾對台美關係的看法、民眾對兩岸局勢的看法、民眾對國防安全的看法。

對美不信任創新高?64.3%認為川普主政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

首先是民眾對美國的威脅感明顯升高。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1月20日回鍋第二任後,已掀起全球新地緣政治,包括處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停戰,引發爭議、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宣布加碼千億美元投資案等,台灣人看在眼裡,已升起從未有過的危機感。

當詢問民眾,「川普新政下的台美關係出現新走向,哪一種情況較可能?」結果顯示,64.3%認為「威脅大於機會」,凸顯民眾對美國政策的懷疑與憂慮正快速增加。(表1)當詢問民眾相不相信,賴總統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說明,台積電赴美投資,美國從未對台灣政府施壓?結果,有高達82.4%民眾不相信美國未施壓台灣。(表2)

表1。《遠見》製表
表1。《遠見》製表

表1。《遠見》製表

表2。《遠見》製表
表2。《遠見》製表

表2。《遠見》製表

近日來的爭議,也影響台灣人對美國的看法。台灣高度依賴美國支持的安全概念正在轉變。當詢問民眾,你對美國的整理印象是變好或變差?竟然超過7成(76.2%)回答「印象差」,更有52.7%直言對美印象「惡化」,只有不到2成(15.2%)回答「印象好」。就算是泛綠支持者,「印象差」(48%)的占比也高於「印象好」(41.3%),顯示對美信任感降低,正成為跨越黨派的新認知。(表3)

表3。《遠見》製表
表3。《遠見》製表

表3。《遠見》製表

64%民眾憂台積電赴美,台灣「矽盾」正崩解

台積電斥資投資美國,也引起台灣社會正反激辯。有一派認為這是台積電的國際佈局,但也有不少民眾擔憂,台積電大舉投資美國,將導致台灣矽盾優勢瓦解。

當詢問台積電赴美投資是削弱保衛台灣的矽盾,還是強化台美關係與企業競爭力時?64%民眾持悲觀看法,認為此舉是削弱矽盾,憂心國家核心產業外流可能導致安全漏洞。僅27.1%認為台積電赴美投資,有助於強化台美關係與企業競爭力。(表4)

表4。《遠見》製表
表4。《遠見》製表

表4。《遠見》製表

64.3%認為中國對台滲透嚴重!56.3%希望政府維持兩岸關係良好,就不需要購買太多武器

除了台美關係在川普上任後出現變化,在賴清德總統於去年520上台後,兩岸關係緊張也加劇,尤其3月13日賴總統召開國安會議後提出,來自中國的五大國安威脅以及17條因應措施,到底民眾怎麼看?

從這次民調顯示,台灣社會正陷入「想要和平,但又不相信對岸」的困境。當詢問民眾:「中國對台灣的統戰與滲透行為嚴不嚴重?」結果顯示,64.3%認為中國對台滲透嚴重。(表5)就算是泛藍支持者,也有近5成認為嚴重。

表5。《遠見》製表
表5。《遠見》製表

表5。《遠見》製表

77.5%認為政府說的「境外敵對勢力」就是指中國

此外,高達77.5%民眾同意政府「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就是中國。(表6)

表6。《遠見》製表
表6。《遠見》製表

表6。《遠見》製表

在賴總統提出的五大國安威脅中,民眾認同的比例都超過五成,前三大分別是:國家主權受挑戰(68.4%)、國軍滲透(68.0%)、國家認同分歧(66.8%),其餘依次為「兩岸交流統戰」(62.3%)及「融合發展帶來的風險」(57.3%)。(表7)

表7。《遠見》製表
表7。《遠見》製表

表7。《遠見》製表

台灣民眾對中國整體印象也惡化中,高達58.2%民眾對大陸「印象差」,是近幾年調查新高。就算是泛藍支持者,也有32.4%坦言對中國的印象不佳。更有16.6%民眾對中印象「惡化」。(表8)

表8。《遠見》製表
表8。《遠見》製表

表8。《遠見》製表

在兩岸緊張的局勢下,台灣民眾會做出什麼選擇?當問到是否該買更多武器保衛台灣?還是該跟對岸維持好關係,就不需要花這麼多錢買武器?有56.3%認為「政府應努力維持兩岸關係良好,就不需要花那麼多錢買武器」,顯示台灣民眾嚮往和平,也很務實,不希望太多民脂民膏花在武器競賽中。(表9)

本調查也詢問,在未來面臨軍事威脅的狀況下,台灣該怎麼做時,近6成民眾認為政府「應促進兩岸對話與和解」,再來才是「強化軍事與情報防禦」(21.8%)、「加強與盟國的合作」(15.9%)。顯然,多數國人認為,儘管中國是威脅,但保持兩岸良好關係,盡量對話與和解,才是解方。

表9。《遠見》製表
表9。《遠見》製表

表9。《遠見》製表

逾5成憂兩岸3年內開戰,但近7成不願參戰

兩岸關係緊張,兩岸官方幾乎零接觸,導致台灣民眾對「戰爭風險」的認知創新高,但參戰意願極低,顯示台灣社會安全意識與戰備意願間,存在巨大落差。

當詢問民眾,兩岸在未來三年內,可不可能發生戰爭?53.7%認為有可能開戰。(表10)但69.8%「不願意自己或家人參戰」,顯示社會普遍對戰爭缺乏心理準備,甚至不願意承擔戰爭後果。(表11)

表10。《遠見》製表
表10。《遠見》製表

表10。《遠見》製表

表11。《遠見》製表
表11。《遠見》製表

表11。《遠見》製表

68.4%不滿賴政府國安政策,推動兩岸和平僅得37.6分

民眾對賴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滿意度又如何?當詢問民眾對賴政府推動兩岸和平打幾分時?平均僅37.6分!(表12)民眾對賴政府在國安議題的表現如何?68.4%直言「不滿意」(表13),甚至有74%擔憂「賴17條」可能加劇兩岸緊張關係,反映民意正對賴政府的國安政策形成壓力。(表14)

表12。《遠見》製表
表12。《遠見》製表

表12。《遠見》製表

表13。《遠見》製表
表13。《遠見》製表

表13。《遠見》製表

表14。《遠見》製表
表14。《遠見》製表

表14。《遠見》製表

50.2%贊成軍審制度回鍋,70.4%反對再實施軍事戒嚴

民眾對於重新恢復軍審制度,看法又如何?台灣的軍審制度,因為2013年7月洪仲丘於軍中死亡事件後修正,但賴清德總統在今年3月13日國安會議後宣布,將全面檢討並修正。

本調查顯示,有逾半(50.2%)贊成政府恢復軍審制度,但不贊成者也有40.8%,比例也不小,顯示看法呈現兩極。(表15)

表15。《遠見》製表
表15。《遠見》製表

表15。《遠見》製表

但是,若軍審制度走到更進一步的「軍事戒嚴」,民意則壓倒性強烈反對(70.4%),顯示防範中國對台滲透雖是社會的多數意見,但相關議題仍具極高敏感性,絕大多數民眾拒絕走回威權時代的老路。(表16)

表16。《遠見》製表
表16。《遠見》製表

表16。《遠見》製表

至於政府預計對於國人赴大陸工作與旅遊,管制更嚴格,以強化國安,國人又怎麼看這個問題?調查顯示,認為政府「應適度監管」的比例,仍高過「應更加嚴格監管」者。例如針對政府機關人員赴中國,49%民眾認應適度監管,只要經政府審核、報備或申請許可,高過31.6%認為要更加嚴格監管,禁止或大幅限制;又如退役軍人赴中,46.7%認為適當監管即可,只有18.5%認為需要禁止或大幅限制。

另外,最近有一些赴中國發展的台灣藝人在網路公開表示支持「中國台灣省」說法,陸委會表示將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加以懲處。有半數、50.8%民眾「不同意」陸委會懲處表態支持「中國台灣省」說法的台灣藝人,但也有42.2%表示「同意」。(表17)

表17。《遠見》製表
表17。《遠見》製表

表17。《遠見》製表

台灣的安全焦慮攀升中

整體而言,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社會的安全焦慮快速升溫。川普重回白宮後,民眾對台積電赴美高度質疑,認為台灣的關鍵資產正被戰略性轉移,使台灣陷入「安全與經濟之間的兩難局面」。

而台灣人儘管明顯感到兩岸情勢嚴峻,不喜歡對岸的比例也創近年新高,但仍有超過半數民眾認為,維持兩岸良好關係、避免花太多錢在軍購,才是最好的解方。儘管愈來愈多台灣人民感受到戰爭陰影,但近七成不願意參戰。從本次調查顯示,如何化解兩岸僵局,避免戰爭,應該是多數台灣人的公約數。

調查執行: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對象:全國22縣市的20歲以上民眾
▋調查期間:今年3月18日至22日
調查方式:採網路問卷自行填答
▋有效樣本:共完訪1202份樣本

(本項調查為網路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僅代表受訪者整體意見。)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