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圖解】鴻海聯手軟銀打造AI伺服器,推出的「雙相直接液冷技術」是什麼?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3月04日05:43 • 發布於 03月04日04:00

鴻海2月28日攜手日本軟體銀行、液冷技術公司ZutaCore宣布,三方合作打造液冷AI伺服器,推出了全球首例使用「雙相直接液體冷卻技術(Two-phase Direct Liquid Cooling, DLC)」的NVIDIA H200 GPU機櫃。

此次合作中,鴻海負責製造機櫃伺服器,而ZutaCore提供散熱解決方案、軟銀則協助開發機架整合解決方案。

鴻海攜手Zutacore和軟銀共同開發兩相式液冷散熱伺服器.jpg
鴻海攜手Zutacore和軟銀共同開發兩相式液冷散熱伺服器,採用NVIDIA H200系列伺服器

目前,三方合作的產品已經通過NVIDIA的溫度測試,驗證了相容性、穩定性和可靠性,並且這個產品的冷卻效率(PUE)可控制在1.03(資料中心理想的PUE比率為1.0),節能表現已逼近理想值。

由於高效能運算會讓晶片產生高溫,而傳統空調風扇的氣冷方法已經無法負荷如輝達H系列、GB系列等高階運算晶片,相關廠商也持續致力開發液冷解決方案,確保能晶片的運算效能,同時也減少因散熱裝置所產生的額外電力消耗。

雙相直接液體冷卻技術是什麼?

雙相直接液體冷卻技術是一種高效的冷卻技術,專門用於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和AI伺服器等高功耗的設備。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冷卻液的相變(Phase Change)特性來吸收並排除熱量,從而提高冷卻效率並降低能耗。

相變(Phase Change) 是指物質在不同物理狀態(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之間轉變的過程。例如,水從液態變為氣態(蒸發)或從液態變為固態(凝固)都是相變。這轉換的過程中,會有能量的吸收或釋放,如蒸發需要吸熱,而凝結則會釋放熱量。

「雙相直接液冷(DLC)」是採用低沸點的絕緣冷卻液,當冷卻液與處理器(GPU/CPU)上的冷卻板(Cold Plate)接觸之後,受熱產生液體汽化,就可以吸走大量的熱能,達到散熱的效果。而汽化後的蒸氣再透過冷凝器冷卻,恢復成為液態就能夠循環至冷板內持續使用。

換言之,冷卻液在吸收熱量後發生相變,由液態轉為氣態;蒸氣在冷凝器中重新凝結回液態,形成循環。

相比於現行冷卻的方式,普遍以單相式冷卻技術為主,冷卻液保持「液態」,透過水泵循環散熱,由於無相變過程,散熱效率低於雙相系統。

雙相式液冷能耗可降低最多30%

根據IEEE研究報告指出,雙相式液冷的散熱技術,可以降低10~30%的能耗,相比單相液冷技術,冷卻效率可以提高2到4倍,且由於冷卻液是採用非導電的流體,能夠避免漏液所產生的設備損毀風險。

但單相系統設計和維護較為簡單,無需處理氣體冷凝,因此初始設備和運行成本相對較低。 故單相系統更適合成本敏感且需求穩定的應用,而雙相系統則適合追求極限性能與能源效率的高端場景。

三方合作的背景因素

ZutaCore與軟銀及鴻海的合作背景,主要受到軟銀的數據中心優化需求所導致。軟銀致力於建設日本最大的AI基礎設施,包括本地化的大規模語言模型(LLM)。為此,他們需要高密度、高效能且節能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而ZutaCore的技術,成功通過NVIDIA的溫度認證測試(NVQual),證明了其穩定性與可靠性。此外,在軟銀數據中心進行的操作驗證中,也實現了每機架pPUE(部分能源使用效率)僅1.03的優異表現。

因此,自2024年5月以來,軟銀便與ZutaCore展開合作,專注於開發優化AI數據中心低功耗運行的解決方案。

而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AI伺服器供應商,在伺服器設計與製造方面擁有深厚經驗。因在此次合作中負責基於NVIDIA H200 GPU開發AI伺服器,並將其與ZutaCore的雙相DLC技術整合到機架級解決方案中。

這種合作不僅提升了伺服器性能,也為全球市場提供了即插即用(Plug & Play)的高密度部署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再建3座晶圓廠!川普、魏哲家白宮世紀會面,2大重點一次看

資料來源:IEEE Xplore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白話科技|EDLC超級電容是什麼?輝達GB300為何需要它?概念股一次盤點
液冷散熱有多強?4個關鍵數字看懂AI未來商機:碳排少8倍、吸熱多3倍!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