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3-05-11 09:20:42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電池芯廠格斯科技*(6940),將於5月12日以參考價30元登錄興櫃交易。無論是電動車、還是儲能系統的應用,電池芯都可謂是產業的「心臟」。格斯成立在2015年、2017年才跨入電池芯製造,現在已是台灣能同時製造鈦酸鋰及高鎳鋰三元高階電芯的唯一廠商,MoneyDJ邀請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附圖),分享格斯科技創立短短不到10年間,為何能夠走在台灣電池芯業界的技術領頭位置。
Q1:就格斯科技的產品藍圖而言,似乎一開始就往高能量密度的產品去走,這樣的規劃似乎是滿大膽、卻也滿成功的。請跟我們分享一下格斯的沿革、和主要團隊成員的背景?
張忠傑:格斯科技的創辦團隊主要來自中研院物理所,當時做的是氧化物超導材料的研究,後來認為,這樣的技術在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鋰三元電池領域有很大發展空間。說白了,磷酸鋰鐵電池系統在過去20年內,受制於材料的性質,結構上沒有辦法有巨大的突破,要把能量密度繼續往上增強,符合當代電動車電池所需要的電力輸出與輸入,格斯科技的團隊,就從材料結構的變化,去觀察出包括鈦酸鋰這些電池材料本身,其實還是有突破的空間。
目前鈦酸鋰電池在能量密度上已經幾乎能與鋰鐵電池並駕齊驅,同時又具備有更安全、多次充放的性質,壽命也較鋰鐵電池來得長,因此就電動載具而言是非常適合的電池芯解決方案,創辦團隊也就是看準這個趨勢,才大家一起合資成立了格斯科技。
Q2:格斯科技坐落於中壢工業區的台灣首座GWh規格電池芯超級工廠,在4月26日舉行啟用典禮,將主攻鈦酸鋰(LTO)及高鎳三元材料系統。請幫我們說明一下這座工廠的戰略性意義?何時會開始投產,各項應用產品的產能規劃如何?
張忠傑:能夠規劃、建造出這樣一座GWh等級的工廠——像特斯拉(NASDAQ:TSLA)的Elon Musk就把這樣規模的工廠稱為「超級工廠」——這意味著我們擁有規模化的量產、大量複製成功產品的技術,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擁有一席之地。現在的GWh等級工廠,大多是在中國、韓國、日本這些國家,那台灣加入建造這樣的工廠,也就代表台灣的技術純熟了,那市場上也即將要多出一個新的選擇。
這對台灣整體電池、電池材料、乃至下游的電動車與電動巴士供應鏈而言,是非常有意義。
目前格斯科技的中壢超級工廠,仍處於將自動化系統做最佳化調適的階段,預期Q2季底就會開始試產,而事實上8月份也有國際認證機構來實地驗證,確定格斯科技的GWh級超級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確實使用在電動車系統上。首先,格斯科技的中壢新廠會先投入約250MWh(約25%)產能,但由於客戶給我們的預測訂單量十分大,到了2025年需求就會達到3.5GWh,未來需求將越來越強勁。
Q3:若以電池芯來看,面對台塑(1301)集團、鴻海(2317)集團,以及台泥(1101)旗下能源科技等大型集團擁有的資源都要陸續投入、海外又有韓國和中國的先進者「擋路」,面對可能的產能競賽、以及價格競爭,格斯科技的競爭利基與優勢為何?
張忠傑:其實電池產業在台灣過去的結構就像沙漏——有上游的電池材料,有下游的模組,但就是獨缺電池芯,這塊確實是比較少人投入資源,那這個沙漏是不是就被中間缺少電池芯的瓶頸卡住了?我想格斯科技和其他廠商比較不一樣的是,我們是個小型的新創公司,在業務上永遠保持彈性,在產品調度和業務能力上,或許會比擁有豐厚資本的大公司來得迅速。
另一方面,像台泥專注在圓柱型電池、和格斯科技的大尺寸軟包有市場區隔,台塑和鴻海則是投入鋰鐵電池。我覺得長期來看,各種不同的電池型態不會彼此消滅,而是如何幫客戶找到他最需要的電池解決方案。比如說,大家在講的電動飛天載具(EVTOL),它其實應該搭載一個高功率大輸出的啟動電池用來起飛,而到巡航的階段再轉換為平穩輸出的電池系統,這都是相輔相成的。
事實上,格斯科技也不把競爭者當成敵人,反而逆勢發展代工貼牌的生意模式,從幫客戶代工的角度出發,貢獻製造能力,畢竟「商場上少一個敵人,反而多一個朋友」永遠是好事嘛!
Q4:就產銷組合來看,2022年的外銷比重(外銷25%/內銷75%)相較2021年(外銷10%/內銷90%)有顯著的提升,是由於與歐洲及日本(Kaneka)等國際客戶進行獨家並長期的產品開發合作,未來也將穩定供應海外客戶的訂單。跟我們分享一下這些客戶的產業別?格斯科技理想的內外銷比重為何?
張忠傑:事實上之前格斯科技在國內的營收比較高,主要是因為我有一些中研院的專案、中油的案子,不過隨著三家代工客戶——歐洲與日本的廠商,兩家採用鈦酸鋰產品,一家採用高鎳三元鋰的方案,都是往載具、儲能方面去走,根據客戶的預估,到了2025年客戶需求就會大於3.5GWh,屆時格斯科技的外銷比重可能會提升到60%-70%,相對地國內銷售的比重就會順勢降到30%-40%。
為了因應客戶的需求增加,格斯科技目前也已經產開了下一階段設置新廠的規劃。
不僅僅在歐洲與日本客戶端有需求,格斯科技目前有在接觸的潛在客戶,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也都有,長期來看格斯科技希望邀請客戶來進駐我們的工廠,畢竟電池芯這個行業,資本、技術、管理的門檻都很高,客戶進駐在工廠也可以看到格斯科技的最新技術與生產流程,他們對格斯科技的信心一定會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格斯科技一直維持和日本企業的技術交流,今年也和外貿協會一起去德國拜訪了賓士、福斯、保時捷等車廠,反應非常正面,未來車廠若要使用大量格斯科技生產的電池芯,我們也不排除直接去客戶旁邊設立一條專門的生產線,這樣可以壓力運輸成本,創造雙贏。
Q5:格斯下一個階段的重要投資、研發項目有哪些?在中壢工業區的電池芯超級工廠已投資40億元,格斯科技的股本5億多,財務為何可以負擔?財務上大概何時可以看到損平點?後續募資、上市的規劃為何?
張忠傑:其實格斯科技在A輪募了6.5億元、B輪12.5億元、C輪8億元,再加上最一開始來自親朋好友的天使輪資金等等,總募得的資金加起來就已經超過30億元。中壢廠投資的總額,是土建、廠房再加上自動化設備與量測設備添購,總投資額才會達到約40億元。
我們預期格斯科技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以工業局的科技事業項目轉上市櫃,財務上,隨著中壢1 GWh級電池芯超級工廠在Q2底陸續開出250 MWh產能,並在明年Q2達到1 GWh的滿載產能,在2024年下半年就可望看到單月轉盈、2025年全年獲利的財務成績。
格斯科技股票每股面額為2.5元,目前已發行股數為213,967仟股,實收資本額為5.35億元,2022年營收為4,951萬元、年增34%,稅後淨損為1.9億元,較2021年的淨損1.36億元擴大,全年每股稅後淨損為1.17元。
延伸閱讀:
Panasonic延遲量產特斯拉4680電池最快2024年4月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