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萬物齊漲的年代,交通事故的求償金額也逐年攀升。開車上路若不慎發生嚴重車禍導致車外第三人死亡或殘疾,光有強制責任險恐怕無法負擔,最好加保第三人責任險以補足保障。
撰文:周明芳
台灣交通事故發生頻率高,根據交通部道安資訊網的資料,2023年全台交通事故總件數達40.2萬件,死傷人數逾54萬人(3千多人死亡),創近15年新高。仔細觀察歷年各月分的統計數據會發現,每年12月是車禍發生的高峰期,歸咎原因,歲末年終,聖誕節、跨年等餐敘輪番上陣,加上天氣轉冷民眾吃補,夜晚路上人車仍多,交通事故也自然增多。不僅行人走在路上須留意,駕駛人更應注意用路安全。
車禍造成的損傷無法預料,而在車禍中,賠最多的往往是對人的賠償。現職為保險經紀人的CFP理財規劃顧問蔡政錩,根據市場經驗指出,大多交通意外事故導致車外人員傷亡的平均理賠金約莫300萬~500萬元,若是造成對方失能癱瘓,理賠金額則是2倍起跳,兩者皆遠超過政府強制車主投保的強制責任險理賠上限220萬元,因此他強調:「摒除基本的車損險,駕駛人最該加買的是第三人責任險。」
第三人責任險與強制責任險最大的差別在於理賠金額與理賠範圍。一般車主買車時,依法律規定投保的強制責任險,包含體傷最高20萬元及失能最高、死亡定額200萬元,理賠上限總計220萬元,保障範圍為駕駛以外的第三人,含車內乘客,但不理賠財物損失;而能自行加保的第三人責任險保額無限制,但只有理賠車外的第三人,不含駕駛及車內乘客,不過有理賠第三人的車損及財務損失。
強制險+第三人責任險 保額合計500萬元才安心
雖然第三人責任險的保額最低從數十萬元起跳,但鑑於死亡車禍平均理賠金額約落在500萬元上下,扣掉強制險可理賠200萬元,一般會建議基本保額至少要有300萬元(每人最高300萬元、每次事故最高理賠2倍,600萬元),財損最低則為50萬元。另外,車主還可視個人情況附加失能增額或超額責任險,以增加保障。
所謂視個人情況,蔡政錩解釋,車主可評估自己的開車頻率,若是每天通勤,且經常上高速公路,比如從桃園或林口到台北上班,建議可以再加保上述2險種,把保障拉高;若是平日鮮少開車,只有假日會偶爾用車,就把基本保障做好,再評估是否附加額外險種。
轉嫁了第三人的理賠風險後,手上有多餘預算的車主,可考慮額外附加駕駛人傷害險、乘客責任險。因為第三人責任險理賠的是自己車子以外的人,車上的乘客、駕駛人並不在理賠範圍內。
保費方面,以首次於線上投保的自小客車35歲男性車主試算,強制責任險年繳保費約1,068元,加上第三人責任險體傷保額300萬(每事故最高2倍)、財損50萬元,總繳保費依各產險公司不同,大約落在6,000~7,500元之間;第2年之後,若車主行車正常,保費會略減,若是連續投保3年以上未有肇事紀錄,強制險會降至約769元,總繳保費約在4,000~5,500元之間,而每附加一個額外保障,則可能增加數百至千元不等,車主可自行斟酌是否加保。
酒駕、無照駕駛不賠 備齊保險也該遵守法規
保了第三人責任險,附加保障也都加好加滿就真的萬無一失嗎?蔡政錩提醒車主,以下2種情況保險公司不會予以理賠:酒駕(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15毫克)及無照駕駛。唯一會理賠的是強制險,但這部分保險公司會先賠付給受害人,之後再回頭向車主追償。
發生在今(2024)年10月內湖少年無照撞死3名路人的事件即為一例,就算車主,即少年的外祖父對肇事汽車有加保第三人責任險,也因為少年是無照駕駛,保險公司沒有理賠責任,而強制險部分則會在賠付給死者家屬後,向少年的外祖父追償。
適逢年底買車、換車旺季,新車主可趁此時檢視自己的車險需求,備齊保障,但也要遵守交通法規,才能真正確保行車安全、守護自己的荷包。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12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