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有睡眠障礙,小心失智症也如影隨形!現代人生活、工作、家庭多重壓力,可能影響睡眠品質,根據研究發現,長期睡眠品質不良、睡眠不足,不但白天精神不濟,也有失智症風險。吳宛容中醫師表示,中醫看失智依體質分型,並採「專病專藥」,還可針灸3大穴位治療,以及建議飲用舒眠健腦茶。
阿茲海默症為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造成的失智症,吳宛容中醫師表示,目前已知大腦類澱粉斑的大量沈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主要病變,而且出現失智症狀的前20年左右就開始慢慢堆積,直到堆積量大到讓大腦無法負荷才發病。
長期失眠障礙,恐引發失智症
根據研究統計,睡眠和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對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代謝系統等都具有影響,而充足的睡眠能夠調節自律神經,對新記憶的形成和保留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大腦整體功能退化,患有失智症的長者逐漸失去分辨時間的能力,生理時鐘的混亂進而導致長者出現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卻精神充沛的情況,不僅對失智長者的身體產生負面影響,也使得同住的家人或照顧者無法好好休息。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失智症屬於中醫「呆病」、 「癡呆」、 「健忘」的範疇。其類似病證,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曰之善忘」。 「癡呆」這一病名是明末醫學大家張介賓首次提出,其言:「癡呆證,凡平素無痰,而或以鬱結,或以不遂,或以思慮,或以疑貳,或以驚恐,而漸至癡呆」。
隨著年紀越大,人體衰老,逐漸氣血陰陽失調。在中醫生理學觀點中,腎為先天之本,與人類基因遺傳因素有關。腎藏精,精生髓,而腦為髓海,故腎與大腦功能密切相關。腎虛精虧導致腦髓空虛,脾失健運使水濕凝聚成痰濕,也無法化生氣血,痰濕又阻遏氣血運行,氣虛血瘀導致腦絡阻滯則使腦髓失養、神明失用,又心藏神、主神明,所以腎、心、腦、脾等臟腑虛衰與失智症的發生相關聯。
針對失智症病人腦部的實質病變與功能異常,中醫多從心腎為主軸,以活血化瘀、祛痰開竅、寧心安神的中藥和針灸穴位治療。而依失智症的病程進展,會因為症狀和嚴重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目標。
總體上失智症屬於本虛標實的一種病症,其中多以腎虛為本,痰濁、瘀血為標。因此從“腎”防治失智症,是一種中醫的處置方式。因為腎中精氣與腦髓、祌智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依據中醫的理論「腎藏精,主骨生髓通腦」,因此腎精足時,腦髓充足,耳聰目明;反之腎精虧虛時,則腦髓失養,筋脈失濡養容易導致善忘,拘急痙攣、震顫抖動等症,日久則骨枯腦髓空減,經脈阻滯不暢,導致氣血不行,而出現失智、肌肉強直、活動障礙等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類似的症狀和體徵。
中醫治療失智,依5大常見體質分型
清代著名醫家汪昂所編寫的《醫方集解》提到:「人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也。」認為心腎兩氣與本病有密切相關。在清代名醫程國彭所著的綜合性醫書《醫學心悟》則說:「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說明腎精虧損,髓海漸空,是主要病機。吳宛容中醫師表示,中醫治療會按照常見的證型分類來對此病辨證論治,下面是常見的體質分型:
1.髓海不足型:
症見頭暈耳鳴,懈怠思臥,齒枯髮焦,步行艱難,舌體瘦而色淡,脈象細弱。治療上以滋養肝腎,填精補髓為主。
2.脾腎兩虛型:
症見表情呆滯,氣短懶言,口涎外溢,食少那呆,大便稀溏。治療上以補益脾腎,化濕開竅為主。
3.肝風內動型:
症見頭痛眩暈,心煩少寐,舌強言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治療上以滋陰降火,平肝息風為主。
4.心火亢盛型:
症見心煩意亂,多夢少寐,面紅目赤,語言錯亂,尿黃短赤,大便乾,舌質紅苔黃,脈弦而數。治療上以清熱瀉火,鎮靜安神為主。
5.濕痰阻竅型:
症見頭重如裹,表情呆滯,喃喃自語,或終日無語,腹脹不食,口多痰濁,舌苔膩,脈沉滑。治療上以化濕降濁,益氣開竅為主。
針灸3大穴位通督啟神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中醫治療失智症的措施除了中藥治療外,還可利用「針灸穴位」治療。「針灸」具有疏通經絡, 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對老年病具有較好療。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督脈位於背後中脊,統管諸陽經脈,與六陽經有聯繫,是「陽脈之海」,故謂之「督」。「督脈」與腦、髓、骨息息相關,所謂「腎主骨生髓」、「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腦為髓之海」。以「督脈」-腦系統為物質基礎 , 運用「通督」為治療失智手段,可以運用針灸以下3大穴位,以達到通督啟神的作用:
1.【百會】
位置:百會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約當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2.【印堂】
位置: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3.【風府】
位置:項部正中線後髮際上1寸,當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深部為枕骨大孔後緣與環椎後弓之間。
【舒眠健腦茶】
材料:浮小麥5g、炙甘草3g、紅棗2g、百合3g、天麻3g。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1000cc的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味道清淡、香甜、性質溫和,可幫助緩解情緒入睡。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