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到手帳,相信很多人都會立刻想到要管理日程。但是,「管理日程」這件事其實會造成自我肯定感下滑,大家是否感到很驚訝呢?
我們在設計手帳的過程中,聆聽了許多人的心聲、也蒐集了很多使用者的意見,我們發覺,真的有許多人的自我肯定感正逐漸下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般的手帳都是將自己預計要做的事項填入行事曆中,再按照計畫一一實行。大家都認為手帳的用處是列出待辦事項,再確實做到每一件事。像這樣的思考模式,我們稱之為「TO DO 思考」。但是,TO DO 思考卻具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TO DO 思考是從「該做的事」為出發點的思考模式。這樣的思考模式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檢視:待辦事項全都處理完畢了嗎?也就是說,衡量的基準在於「有沒有做好」。
將待辦事項全部處理完畢是理所當然,唯有費盡千辛萬苦、完美達成後,才能到達沒有扣分也沒有加分的零分。只要其中一項沒做到,就會立刻帶來負面的觀感。總而言之,TO DO 思考是以扣分為出發點的思考模式。
(同場加映:容易忘東忘西該怎麼辦?寫下來吧!一份待辦清單能讓你效率加倍)
圖片|Photo by lil artsy on Pexels
在 TO DO 思考中包含了設定目標、為達成目標而採取的行動,以及自我管理。因此,這樣的思考模式會讓人對自己越來越嚴格。
就算已經完成許多待辦事項,但其中只要有一項沒有達成,就會讓人產生罪惡感,使得自我肯定感下滑。這也會讓人每天都被待辦事項追著跑,忽視自己的感受。
此外,下列幾項習慣也是讓人陷入 TO DO 思考的原因:
- 本來就認為「事情一定要現在做才行」,自我肯定感低落。
- 習慣從別人的評語或犧牲奉獻中,找出自己的存在意義。
- 認為努力本來就是應該的,自己的感受變得越來越遲鈍。
- 沒有習慣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
- 以為非得要回答出「正確答案」不可。
- 無法自覺到內心的難過及痛苦。
大家是否有看到符合自己的描述呢?向來苦於無法持續使用手帳的人,也許就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中用了對自己太嚴格的扣分思考所致。在 TO DO 思考的模式下,就連無法持續使用手帳,也成了責怪自己的原因之一。結果就是導致自我肯定感越來越低落。
(猜你想看:瑞典生活哲學 lagom:別把日子活成待辦事項,練習享受小事)
圖片|Photo by Judit Peter on Pexels
「TO BE 思考」才是善待自己的方法
但手帳並不是用來責怪自己、讓自己感到痛苦的物品,而是要讓人生變得越來越好的工具。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跳脫出「TO DO 思考」的惡性循環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拋開管理日程的執念。不要從「 該做什麼事」 的角度思考,而是要從「理想自我、目標自我」的角度思考。我們將這樣的思考方式稱之為「TO BE 思考」。
TO BE 思考是以「是否有重視自己的情感與感性」為衡量基準,而不是「待辦事項有沒有處理完畢」。也就是說,從有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為出發點來思考。
從理想自我、目標自我為出發點的 TO BE 思考,是屬於加分的思考模式,也是讓人能夠善待自己的思考模式。從零分開始計算,只要做了任何一件可以讓自己更趨於理想自我的行為,就可以往上加分。
在 TO DO 思考的模式下,就算十個待辦事項已經完成了八個,也會讓人不由自主把焦點放在剩下的兩個未完成事項上,使得自我肯定感降低,容易讓人產生否定自我的想法。
圖片|Photo by LinkedIn Sales Navigator on Pexels
但另一方面,如果採用 TO BE 思考,就算只完成了三個待辦事項,也能用加分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到「我已經完成了三項重要的事」,這樣的思考模式不僅能更善待自己,也更容易提升自信。
另外,就算同樣是列出待辦事項,相較於 TO DO 思考是列出「該做的事」,TO BE 思考則是列出「想做的事」。在列出想做的事的過程中,當然會令人感到興奮不已,而且即便是已經達成,也依然能帶來積極正向的感受,這麼一來也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不僅如此, 相較於 TO DO 思考是為了設定目標與達成目標而採取行動,「TO BE 思考」則是為了實現「理想自我、目標自我」而採取行動,換言之就是把讓自己可以更接近理想的行為,設定為「pure life 密碼」。
這麼一來,便能讓人以信任自己的心態迎接每一天,而非每天都要嚴格管理自己。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以及認真又努力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擺脫會讓自我肯定感日漸下滑的「TO DO 思考」,將思考模式轉換成「TO BE 思考」。
本文出自本橋平祐、井上由香里的《改變人生的 3 分鐘書寫》,由聯經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