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影/國民黨拋修人工生殖法 拉高單身女性生育率

中廣新聞網

更新於 2024年01月25日08:40 • 發布於 2024年01月25日08:40
準不分區立委陳菁徽(左)主張鬆綁「人工生殖法」適用對象,讓單身女性、女女件侶及男女情侶,優先適用,不受婚姻與否限制。(圖: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準不分區立委陳菁徽(左)主張鬆綁「人工生殖法」適用對象,讓單身女性、女女件侶及男女情侶,優先適用,不受婚姻與否限制。(圖: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國民黨今(25)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包括鬆綁「」人工生殖法」適用對象;保留女性生育選擇權,凍卵補助擴大到全國適用;以及代理孕母議題持續尋求社會共識與多元對話等三大主張。

國民黨立委當選人陳菁徽強調,將針對共識較高的議題優先修法;至於有爭議性的部分,則需要透過更多的公聽會,持續傾聽大家的聲音,但國民黨將持續朝解決「少子女化」的方向邁進。

陳菁徽說,現在社會上,大家對於人工生殖、單身同志生小孩或代理孕母爭議,資訊落差都很大,因此有關《人工生殖法》的修法策略,應該先從社會上較有共識的議題著手,她希望國民黨版本很快就能在立法院送出,並獲得朝野各黨團的支持。

陳菁徽提到目前的《人工生殖法》比較僵化,例如僅限於一夫一妻,而且是有登記的「異性戀伴侶」才可以生小孩。她希望能開放到單身女生、女女伴侶或男女情侶都可以優先適用。陳菁徽強調,台灣從2003年跌破「超低生育率」防線1.3之後,幾乎就一路探底。但根據調查,結婚的人其實並沒有減少,甚至還在升高,而每位已婚女生平均生育1.5人,但「沒有結婚」或「單身尚未有伴侶」族群的超低生育率,成為拉低整體國家生育率的主因。陳菁徽因而建議:我們必須重新檢視:如何把「單身女生生育率」提高,也就是未必是「已婚女性」才鼓她們勵生育。

陳菁徽說,從2001到2022年,結婚率和生育率都在下滑,「為生小孩而結婚」的人數只剩下25%,現在想結婚的女性,可能只想進入婚姻狀況、不一定想生。她說南韓就是如此,可以發現:結婚和生小孩已經完全脫鈎,所以台灣必須要從「可以接受人工生殖」的條件上進行改革。

有關凍卵方面,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表示,女性適合生育年齡及身體條件上的限制,其實非常殘酷,為了讓女性保留未來生育的選擇權,「凍卵」其實是最重要的事。女性當下可已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面對未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還是可以保留選擇的權利,這對女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楊智伃指出,台灣已經連續三年「生不如死」(生育人數還不及死亡人數),面對少子化議題,更應該用更具未來性的遠見,去保護將來可能會想生育的女性。

楊智伃還提到,男女初婚年齡已經超過30歲,都已經這麼晚婚了,結婚之後也未必馬上生小孩。調查發現台灣女性平均31歲才當媽,比20年前晚了4.5歲;而40歲以下的女性,有生育意願的還不到三成;此外,截至2020年,25到44歲「適婚年齡者」當中,未婚比例高達43%、換算超過300萬人,顯然已經成為國安危機!因此「凍卵政策」格外重要。她說國際上凍卵比例已經是前幾年的8到10倍,國民黨也應該搶先一步、幫助大家思考這個問題,爭取全國適用凍卵補助。

至於在爭議性較高的「代理孕母」制度化方面,陳菁徽說,社會上對此還存在許多誤解和不公平的認知,應該持續尋求社會對話與共識,再進行階段性立法。根據調查,目前不支持代理孕母者有40%,但是支持「利他」加上「商業」代理孕母的比例,差不多也有45%左右,算是勢均力敵。陳菁徽根據國健署的調查發現,7、8成民眾認為只要有完善的法規、或有條件開放代理孕母,普遍都可以接受。目前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允許代理孕母,但倫理和人權方面的議題還有待解套。陳菁徽主張,只要在完善的法律及合約的保護下,應該可以透過醫療方式,保有民眾應該享有的生育權利。

陳菁徽指出,包括鬆綁「人工生殖法」適用對象,讓單身女性、女女件侶及男女情侶,優先適用人工生殖,不受婚姻與否限制;其次,保留女性「生育選擇權」,讓「凍卵補助」能擴大到全國適用,並建立起「特殊疾病醫療性凍卵」制度,掌握人生的主動權;最後、「代理孕母議題」也必須持續尋求社會共識及多元對話,完善法規調適、齊全制度配套,之後再採行階段性立法,以便解決台灣的人口倒退問題。(張柏仲報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