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嗎,太可怕了吧」、「現在當老師太危險」、「孩子升國中要好好研究學區學校」⋯⋯前天(12月25日)發生「新北某完全中學學生持刀攻擊事件」,受害國中生雖經積極搶救,27日上午確認身亡。這則新聞在歲末帶給家長老師和學生很大的不安,從校園安全、學生輔導機制、校安通報、情緒教育⋯⋯似乎一關一關都漏接了。幾秒內發生的意外,一時氣憤情緒高漲,一個不經思考的衝動,讓生命消逝,好幾個家庭破碎,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檢討各種機制和怪罪不同單位,不會真的讓校園更安全、親師生更安心,在這起新聞事件中還有哪些件事情值得反思:
一,哀痛,但是不要擴大恐慌
「這起事件加害人是處於特殊狀況,整件事情也是擦槍走火的意外,就是一件校園安全的特殊事件、特殊狀況,太多的擔心和恐懼無助於解決問題,」一位資深高中校長提醒。
二,高關懷學生轉學轉銜的制度再確認
新聞事件中的國中生,若是一位需要高關懷輔導的學生,在轉學、轉銜時是否有足夠的信任和溝通?轉出學校的相關師長是否能坦誠告知學生狀況?新學校在保護高關懷學生隱私時,應該也要設計制度讓所有學生受到保護,包括讓輔導老師和導師明確知道學生狀況,也應該評估是否學生一轉入就能入班,還是先有其他的緩衝適應機制。
三,情緒至關重要,可以載舟覆舟
這一次意外事件導火線,專家們都直指青少年無法掌控的情緒。
「類似事件每天都會在學校發生,可能是推人、吐口水、在網路上罵人⋯⋯都是瞬間就發生的事。」士林地方法院調查保護室主任、少年調查保護官吉靜如分析,此事件屬於情緒引發的衝突事件。她指出,青少年控制情緒的大腦前額葉發展尚未完全,加上賀爾蒙影響,青少年容易衝動、情緒起伏大,在情緒當下,青少年會直接反應、做出覺得「最有效」的行動,無法思考行為後果與傷害。
吉靜如說明,青少年的行為模式來自成長經驗。攤開過往法院案例會發現,用攻擊或傷害他人方式處理問題的青少年,是因為自己可能因為他從小被打大、被攻擊到大,沒有人告訴他面對與解決衝突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對他們來說,只有拿出武器,才能解決問題、教訓別人或給予自己安全感,最後釀成悲劇。
四,老師新挑戰:「情緒教育怎麼教?」
這幾年在台灣國中小校園 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緒學習)已經是新興關鍵字,很多學校的校本課程或是學校發展願景,都會掛上這個關鍵字。但是到底該怎麼教學生,對於現場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桂光指出:若是老師用教知識的方法去教情緒教育是沒有用的,因為情緒教育不是知識,是態度和行為。要確認學生是否能思考、是否能覺察、都需要差異化教學和反覆調整。「其實老師自己也不會,也有很大的情緒議題,這真的是很大的挑戰,但現在看到我們必須直球面對。」
「現在很多老師面對學生的情緒問題都是用下指令的方式,但是沒能看到學生真正的困難,看到問題但找不到方法,做不下去,」劉桂光觀察。
五,面對加害學生,「關到死」不能解決問題
少年調查保護官吉靜如表示,面對校園輔導案件,家長願意提供協助才能讓校園輔導機制發揮最大作用。劉潔萱攝
擔任少年調查保護官超過20年的吉靜如也提醒,對這位學生最好的處理方式,絕不是「讓他關到死、完全與社會分離」;青少年的行為受到既有經驗影響,若該生過去被疏忽教養,如今發生意外卻將全部歸責於該生,並不公平。
吉靜如指出,新聞中學生確實有犯罪行為,需要進入少年法庭進行審理,也會因為少年法庭屬於「保護法庭」的特性,在過程中有機會釐清「什麼事情影響該生做這樣的選擇?為什麼他選擇拿刀,不是溝通?」
「少年事件處理整體制度是健全的,幫助很多曾經『非行』孩子走上正軌。」吉靜如坦言,有些人會因為重大案件,批判少年法庭制度,認為曾犯錯的孩子應該背上前科,卻忽視一些孩子是因缺乏機會與教育,才走上錯誤道路,當這群孩子能夠自我覺察與學習,多能有很大幅度的正向改變。
六,家庭和學校的責任一樣重要
至於學校系統可以如何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吉靜如指出,校方需要掌握明確訊息、知道學生攜帶違禁物品才能預先介入處理;現況下,校方無法主動搜查學生攜帶物品,防範關鍵就會回到家庭內,「家長有無辦法了解學生帶哪些東西上學?了解後能否請學校處理?家長是否注意到孩子的衝動狀況或不安全感,並給予協助?」她提醒。
吉靜如說,當家庭發揮功能,家長願意面對與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親子有意識地願意接受協助,學校的資源與輔導機制才能夠發揮作用。
這起事件教師工會、教育部和新北市教育局都有發佈新聞稿回應。教育部官方新聞稿表示非常重視,會立即檢討現行中介教育後的輔導評估機制、強化校園高關懷對象的輔導措施與管教作為,提升現場執行人力經費等。此外,現行「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中,針對搜查、校園安全檢查的限制等規定,教育部會搜集學校執行狀況與問題後,儘速與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及法務部等相關部會來檢討研商,落實保護校園學生安全機制。
(責任編輯:劉映均)
Podcast 精選推薦|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與修復人際關係
延伸閱讀:
留言 1
莉雯Tseng
1/14 -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線上連署
一人一附議,還孩子未來
活動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BqmsE5bqZmj7ivH8/?mibextid=9l3rBW
社群:https://linktr.ee/children.umbrella_0316
01月10日05:4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