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特戰戰術任務行軍倒數!「觀戰重點」一次看

風傳媒

更新於 2022年02月21日05:40 • 發布於 2022年02月21日05:40 • 蘇仲泓
陸軍特戰指揮部「戰術任務行軍訓練」即將展開,自3月15日起,連續18日執行總長457公里的行軍任務。圖為特戰戰術任務行軍CQB訓練畫面。(資料照,蘇仲泓攝)
陸軍特戰指揮部「戰術任務行軍訓練」即將展開,自3月15日起,連續18日執行總長457公里的行軍任務。圖為特戰戰術任務行軍CQB訓練畫面。(資料照,蘇仲泓攝)

陸軍特戰指揮部「戰術任務行軍訓練」即將展開,據了解,自3月15日起,連續18日執行總長457公里的行軍任務,執行的特戰營,自桃園特指部「武漢營區」出發,從駐地進入各戰術位置,這也代表訓練重點將以桃中及新竹作戰分區為主。

戰術任務行軍反應陸軍特戰部隊近年任務的轉型,從前期置重點於山區伏擊,或藉山林地困難地形通過,達阻截敵軍、跨區增援目的(此階段稱為「山隘行軍訓練」,到近年國軍國土防衛作戰強調「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主戰兵力多部署在岸際一帶,特戰部隊承擔更多主力部隊側翼掩護、重要目標防護,戰場從過去集中在山地,變成海岸線、城鎮區都有,因此執行的特戰營,會在所屬責任地境內以徒步、乘車方式驗證任務轉型下,驗證各項特戰技能是否熟稔。

根據近年曝光的戰術任務行軍內容,包括「限制空間戰鬥」(CQB)、「戰傷救護」(TCCC)、「小部隊戰鬥」(SUT)、國內自成體系的「戰術繩索」等特戰技能均榜上有名。

限制空間戰鬥涉及城鎮戰時,部隊如何有效通過、搜索、肅清林立的未知空間(例如房間、走廊、樓梯),當中另涉及手、步槍(主、副武器轉換)、射擊姿勢變換的「應用射擊」,戰傷救護強調的是人員能否在敵火下,完成對自身、友軍傷勢的評估與應急處置,小部隊戰鬥則蘊含隊伍在行進間,一旦遭遇狀況,如何第一時間完成隊形變換、火力制壓,戰術繩索則用於攀登建物外牆等,每一項都很重要。(推薦閱讀:幕後》人走茶涼?基金會董座之爭導火 李登輝大掌櫃劉泰英3度大戰李安妮 

相關戰技蘊含國軍近年和美軍特戰交流協訓的成果,參與協訓者,轉換身分為特指部戰技教官,藉戰術務任行軍,將所學反饋,國軍特戰新風貌得有限度呈現在外界面前;待行軍任務進入尾聲,會設計一模擬狀況(可能是機場遭敵攻佔)實施實兵演練,除前述戰技,還會加入申請陸航直升機支援、部分人員自UH-60M黑鷹直升機實施「快速繩降」,加上要與地區戰備部隊(例如機步旅聯兵營)協調、分工,考驗特戰官兵本職學能甚鉅。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