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因為對神經網路技術的貢獻而獲頒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但有「AI教父」稱號的他卻因為對AI危害的警告而備受世人矚目。辛頓警告,若人類不立即採取措施控制這些技術的發展,未來將可能發生難以預測的災難。
AI帶動的跨領域科學突破
辛頓與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共同獲得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在機器學習和類神經網路領域的重大貢獻。他們使用物理學方法訓練類神經網路,並且讓機器學習領域獲得重大進展,為後續的深度學習技術奠下關鍵基礎。
作為世界上首位榮獲圖靈獎與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辛頓不僅是AI技術的奠基者,也是全球科技界的傳奇人物。他的研究促成現代AI技術的誕生,無論是現今流行的ChatGPT,還是自動化影像辨識技術,都源自於辛頓開創的神經網路模型。然而,正是他開發出來的這些技術,讓他深深憂慮AI的潛在威脅。
辛頓認為,隨著AI的進步,這些技術有朝一日可望擺脫人類控制,甚至可能操控選舉、製造虛假訊息,或被壞人用於達成惡意目的。他指出,如果我們不趕快加以約束,AI技術可能會逐漸獲得更多自主權,並最終脫離人類的掌控。
這種憂慮並非空穴來風。辛頓特別強調,AI系統具有比人類更強大的學習能力,這些系統可以快速獲取大量資訊,並從中發展出人類無法察覺的模式。換句話說, AI技術極有可能在諸多領域中發展出超越人類的能力,從而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AI教父的貢獻與生涯轉變
辛頓曾在Google工作多年,負責推動該公司的AI技術研究。在Google任職期間,辛頓專注研究的神經網路技術,後來成為許多AI應用的基礎,如自然語言處理與影像辨識等。
然而,隨著AI技術的發展,辛頓對其潛在風險的擔憂日益加深。2023年,他決定從Google辭職,為的是能夠更加自由地討論AI技術的風險,而不必顧慮他的個人言論對公司的影響。
AI技術對科學研究的助力
儘管辛頓對AI的風險提出嚴肅警告,但無可否認AI對科學研究領域的助力。事實上,AI技術已經促成跨領域研究的重大突破,成為科學家社群解決複雜問題的利器。例如,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同樣頒發給來自Google的研究人員,他們利用AI技術成功地預測蛋白質的結構,此一研究成果被視為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突破,預料將大幅加速藥物開發和疾病研究的進程。
AI技術的應用,使研究者能夠快速處理巨量資料,並從中發現人類無法輕易察覺的趨勢和規律。無論是天文學或是醫學,AI都在打破傳統技術的限制,促進新的解決方案。許多人樂觀期待AI技術在科學研究中的潛力,認為只要妥善予以監管,它將成為人類解決複雜問題的得力助手。
眾聲喧嘩的AI想像
儘管辛頓對AI技術的警告引起廣泛關注,但AI研究社群中對此的看法並不一致。部分研究者認為,辛頓對AI災難性風險的擔憂過於誇大。例如,美國聖塔菲研究所的梅拉妮·米歇爾(Melanie Mitchell)指出,辛頓的警告讓公眾將注意力放在遙遠未知的威脅,反而可能忽略當前AI技術帶來的更直接的問題,如社會不公與倫理挑戰。
此外,AI領域另一位知名學者楊立昆(Yann LeCun)也對辛頓的觀點表示質疑。依據他的說法,目前的AI技術仍無法理解物理世界,其智力水準仍遠低於動物,辛頓的災難性預測與事實未盡相符。
辛頓的警告在政策領域也引起關注。他積極支持加州議會於今年稍早通過的一部AI法案,該法案要求開發大型AI系統的企業採取具體措施,確保其技術不會對人類社會造成災難性影響。然而,該法案最終遭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否決。
此一法案的相關討論顯示,儘管科技公司聲稱遵守負責任的技術發展原則,但市場競爭壓力常常使得有關安全性的研究被擺在次要位置。辛頓強調,如果政府不強制要求科技公司加強安全性研究,這些技術可能會快速發展,但風險恐將難以控制。
AI技術創新的挑戰與倫理反思
辛頓的擔憂不局限於當前的AI應用風險,也涵蓋AI技術可能對人類整體構成的生存威脅。他提出了一個發人思省的觀點,即隨著AI技術的發展,這些數位智慧可能會取代人類,成為新的世界主宰者。
辛頓認為,一旦AI技術具備自主目標,它將會尋求更多的控制權,導致人類陷於被動地位。他指出,這些AI技術不需要直接干涉我們的行動,就能透過操控輿論、引導決策來實現其目標。這種情況若無法得到有效監管,將可能對整個人類社會構成極大挑戰。
甫獲諾貝爾獎的殊榮,讓辛頓的警告直的更多人嚴肅對待。儘管AI技術在許多領域中展現出巨大潛力,但它也可能同時成為人類社會的重大威脅。因此,我們必須正視辛頓的警告,提早對AI技術帶來的挑戰採取有因應措施。
辛頓的警告不僅值得全球政策制定者重新審視AI技術的潛在風險,也值得人類思考與討論AI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正如他所強調的,技術進步已經無法停止,但我們可以透過國際合作、政策監管和技術倫理的框架來確保其安全性,以避免科技反噬人類社會的最壞結果發生。
留言 2
Michael ⚖️
人類的未來就是20年前拍的電影《機械公敵》
2024年10月23日06:59
lucky Star
因為那些貪婪的學者就跟台灣當時建議廣設大學和1998年為石油業者消弭疑慮,而20幾年之後造成人類溫室效應氣候變遷和大量學校因為少子化而倒閉的始作俑者😮💨😮💨😮💨
並非多數學者都能看到20~30年後會發生的事,尤其是貪婪學者因為貪婪所以會蒙蔽自己良心有招一日會遭世人唾棄😡😡😡😮💨😮💨😮💨
2024年10月23日05:3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