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名醫診斷保險4】醫師生病自費選新型手術 買對險讓他省下16萬

鏡週刊

更新於 2020年06月05日02:20 • 發布於 2020年06月04日22:05 • 鏡週刊
醫療險種類眾多,癌症險、實支實付險是名醫一致認為該備的保險。
醫療險種類眾多,癌症險、實支實付險是名醫一致認為該備的保險。

全民健保財務入不敷出,近3個年度(2017年至2019年)的收支短缺已從98億元擴大至337億元,未來健保費率和部分負擔可能調漲,醫師以第一線醫療經驗,分享在健保改革趨勢下,有實支實付醫療險很重要。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陳保仁認為,相較於住院日額醫療險,依住院天數按日給付2、3千元,或甚至每日定額給付5千元,反倒不如實支實付醫療險實在,因為開一次心臟手術,可能醫材就花費20萬元,「病患可以靠它減少支出!就算投保額度沒有買到20萬元,也可以加減貼補原先該付的醫療費。」

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也認同實支實付險,且認為最好正、副本理賠額度加起來有20萬元,因為常見的自費耗材像是心臟支架、人工水晶體等,可以從雜費中申請理賠。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王健宇補充,癌症住院使用的標靶藥物和免疫療法,也可以靠它貼補。

尤其,隨著醫療進步,新療法推陳出新,陳保仁以女性常見的子宮肌瘤為例,海扶刀療法就不需要開刀,可以從體外將超音波聚焦在肌瘤處,讓肌瘤組織壞死,恢復期短,但健保不給付,自費22~25萬元,沒錢、沒保險金,恐花不下手。

「現在手術有很多諧波刀、超聲刀、自動縫合槍,可以有效止血或快速縫合,像我動縮胃手術,自費19萬元,其中有10萬元就花在刀槍上,但手術時間從6小時縮至1小時,大大降低風險。此時實支實付險就派上用場,最後實際我只付了3萬元。」陳保仁指出。

買實支實付險注意4重點

重點1.限買3張

自去年11月8日起,實支實付險每人限買3張,包括1張正本理賠及2張副本理賠。目前國泰、富邦只有正本理賠,而其他可接受副本理賠的保險公司,會要求保戶在投保時,須告知已投保其他家實支實付險,仍受理才算數。

重點2.雜費定義搞清楚

很多民眾誤以為有買實支實付險,就會賠所有健保以外的自付額,事實上,不必要的醫療內容不賠,另外像是營養針、衛生用品也不賠。

重點3.細節藏在條款裡

市面商品有概括式和列舉式2種,保障範圍有所不同,前者是「超過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之住院醫療費用」,理賠較寬鬆,後者則是列舉了可理賠住院醫療費用的項目,有列入就有賠,但沒列到的可能不利保戶理賠。目前概括式是市場主流。

重點4.理賠彈性多比較

包括有沒有放寬門診手術,是不是能從實支實付或轉換日額二擇一,建議多比較。以白內障患者更換人工水晶體為例,健保給付的是單焦點、球面水晶體,但自費非球面、多焦、抗老花、矯正散光等特殊功能水晶體,單眼就要花上2萬5,000元至8萬元不等,但這類手術目前多在門診進行,民眾最好挑不限住院、理賠門診手術的實支實付險。

【名醫診斷保險5】該買長照險還是失能險? 3位名醫這樣做
【名醫診斷保險1】3大名醫一致認為 顧好醫療品質必備3好險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