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分手一定知道理由嗎?透過「心理依附」找出糾結的原因,領悟往往比答案更重要

女子學

更新於 2020年07月29日08:02 • 發布於 2020年07月23日01:49

還記得我在大學時,修習知名愛情心理學家林以正老師的社會心理學課,老師第一堂課就在談,為什麼被分手的人總是要問為什麼?知道了答案真的會比較好受嗎?又有多少答案是對方心中真正的答案呢?就算對方給出了答案,對方會不會其實也不清楚答案是什麼,只能給出他想得到的答案呢?

從心理學架構看分手

關於心理學對分手的研究,現代較為普遍的論文可以追溯到 1998 年 Rusbult、Martz 和 Agnew 所提出來的關係投資模型。這個模型是這樣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對於一段關係越滿意,他就越容易對這段關係給予承諾,除此之外,若是對一段關係越滿意,也越不會騎驢找馬,同時也會對一段關係付出更多,而騎驢找馬的可能性降低了、對一段關係的付出增加了這兩件事情,也會影響到對關係給予的承諾多寡。

當我們和另一半的相處現況是滿意的,自然會付出更多的承諾。
當我們和另一半的相處現況是滿意的,自然會付出更多的承諾。

但問題是,這樣的模型並不能解釋所有的答案。在愛情風格的分類上,可以分成四種依附風格,分別為「安全依附」、「焦慮依附」、「逃避依附」、「矛盾依附」,其中佔最大宗的是安全依附,而兩個安全依附的交往關係,往往就如上面的關係投資模型一般,對於一段關係的滿意度,會很直接地影響到對一段關係的承諾。〈延伸閱讀:無縫接軌進入下一段關係就是隨便?致需要被愛守護的我們:「在愛裡沒有誰對不起誰的問題」

但是我們也知道,情場上有很多人搞外遇、抓小三,卻還是好好的在一起,有些人甚至會想辦法把自己的伴侶從小三身邊搶回來等等,或是直接逼宮正宮,由此可知,感情的因素並沒有這麼的簡單。

例如,對於兩個焦慮依附的人來說,由於他們先天都很害怕沒有人愛自己,然後在交往時也很容易擔心對方會離開自己,或是失去對方之後會找不到下一個伴,因此,他們往往滿意度很低,依然不會輕易放手;相對的,逃避依附的人反而比較容易跟別人切斷關係,他們很害怕跟別人太親近,因為成長經驗讓他們學習到,只要太信任別人就會受傷,於是即使是伴侶,也不會和對方分享太多的祕密、很需要自己獨處的空間,所以有些人被逃避依附的伴侶分手了,往往還會覺得很莫名,明明自己只是想和對方過一般情侶的生活,為什麼對方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的?

藉由依附風格,可以觀察出一個人看待分手的觀點。
藉由依附風格,可以觀察出一個人看待分手的觀點。

最後一種比例最少,但卻很極端的人,則是矛盾依附。矛盾依附同時兼具高焦慮跟高逃避的特質,高焦慮的特質讓他們一直要找伴,而高逃避的特質則讓他們很容易對眼前的人覺得很黏膩,於是就把對方給甩了,這樣的特質常常讓被甩的人摸不著頭緒,例如我聽過一個案例就是,男方希望和女方接吻,結果導致女方嚇到分手,這就是矛盾依附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分手原因複雜,重要的是你給自己什麼樣的答案

兩個人會分開有太多的理由,重點在於我們從中學到、領悟到了什麼。
兩個人會分開有太多的理由,重點在於我們從中學到、領悟到了什麼。

既然除了安全依附之外的感情特質都很複雜,那麼我也很難給分手的人一個答案說,他到底為什麼會跟你分手;即便給了答案,你恐怕也很難理解「為什麼一般人可以在路上牽手,這個人卻不行」、「這些事情明明可以溝通解決,為什麼對方總是不願意說出口」之類的答案。

對於經歷過多段感情的我而言,我覺得分手最重要的並不是真實的答案是什麼,而是你可以接受的答案是什麼。如果找不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那也沒有關係,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去理解你想要什麼樣的相處模式,以及更加地去了解自己。關於依附風格的部分,《找回 100% 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是我很推薦的一本書,裡面可以幫助你了解各種依附風格從認識到分手的心理歷程,讓你更了解自己到底經歷了什麼,以及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

 

分手,最重要的並不是找到一個真實的答案,而是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

 

主圖來源:Pexels@mikoto.raw

本文由「 Psydetective-貓心」撰寫/拍攝

copyright by share99

★ 加入《女子學》Line 好友,與妳分享生活大小事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Elisso
    不知道分手原因要怎麼學習和對方相處?廢話
    2020年07月24日04:4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