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演說時指出,『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支持中國、投資中國,以及協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力的提升,無非就是期待中國一起為世界帶來貢獻,對內重視民生、對外維護和平。』然而,在確定對中國的期待無法實現後,美國對於中國進行的不公平貿易與技術竊取對全球貿易與科技發展的傷害也開始正視。因此,在2018年以來,除了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進口關稅外,對於科技出口管制的程度也愈來愈嚴格,由成熟製程走向先進製程,更包含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設備製造商。在此背景下,全球供應鏈也開始重組,以降低中國生產的比重。
近年台灣出口市場的變化
首先,在全球供應鏈的重組過程中,台灣因受惠於台商回台投資設廠,使得台灣對於中國與美國的出口產品與金額開始出現變化。2016年,台灣對中國(含香港)的出口為111,986百萬美元,出口占比為40.1%,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則為33,396百萬美元,出口占比為12.0%。在2023年時,台灣對中、美的出口分別為152,239 3百萬美元與76,234百萬美元。今年(2024年)一月到九月,台灣對中國(含香港)的出口為111,986百萬美元,對中國出口占比為31.2%;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則已超越2023年對美出口總值,為84,229百萬美元,出口占比為24.1%,出口年增率為59.7%。由我國對中國與美國出口值與出口占比的變化可以知道,國際供應鏈重組的效果已愈來愈明顯。
近年台灣出口結構的變化
其次,若從我國出口貿易結構來觀察,2016年時,我國資本財、中間財與消費財的出口占比分別為12.1%、77.8%與9.5%。在2023年時,資本財、中間財與消費財的出口占比分別為18.9%、73.9%與6.8%。今年一月到九月,資本財的出口比重已上升到27.1%,中間財出口占比則下降為66.2%,消費財則僅剩6.3%。從我國出口結構的變化可以說明,在台商回台投資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許多中間財已不出口至中國組裝後,再出口至美國市場,取而代之的是由台灣直接出口至美國市場。這也是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比降低,但對美國出口占比持續增加的主要原因。
從台灣出口市場的變化可以知道,過去台灣中間財主要出口至中國的工廠而非市場,在國際供應鏈重組後,台灣中間財的出口比重降低,許多中間財已在台灣國內組裝並出口至美國市場。台灣出口市場與出口結構在近年有如此大的轉變,除了是世界各國對中國態度的改變外,我國廠商與客戶長期累積的信賴程度也是重要成因。累積信賴程度或提高商譽是需要投入資源與時間,才可以慢慢建立的。因此,如同賴總統在國慶演說所指出的,「台灣的經濟實力不是奇蹟,而是全體國人的共同打拚。」
可以被國際信任的領導人 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是重要的
最後,勞動、土地、資本與企業家能力等是經濟學原理中常提到的四大生產要素,便宜的勞動或土地固然是讓企業可以提升獲利的來源,但是,若沒有好的企業經營能力,則一個廠商也不容易獲利。若以國家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若不具備管理國家的良好能力,則該國可以被外國政府或廠商信任的能力也會降低,這樣的國家可以吸引的外人投資也會減少,進而對國家經濟帶來傷害。除了國際的信任外,更重要的是,國家的領導人要能解決人民的問題,才可被人民的信任。因此,我們希望行政院財經部會可以務實處理炒房與炒地的問題,讓台灣不僅被國際信任,也確實降低人民的生活壓力。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