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羅丰苓》別讓孩子的生活像寫一道道的「是非題」,「以孩子需要的愛來愛,而不是你的方式去愛」

未來Family

發布於 17小時前 • 羅丰苓

「以孩子需要的愛來愛,而不是父母想要愛的方式去愛」
──錯誤的愛,千百次的讓孩子受挫,累積成千百刀的傷痕

看過許多學生的傷痕,十根手指頭十條割痕、密密麻麻乾褐色夾雜著新舊傷痕的手臂、肚皮上數不清褐色的傷痕…也聽過各種自傷的原因,與從未見面的網友戀愛被分手、功課壓力大、考試成績不佳、反覆失戀中;但在晤談室裡,孩子大部份只用了少少的時間在談這些「自傷的原因」,更多時間是細數著與父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大部份都提到「長期、重覆,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溝通無效、抗議無效、這樣做那樣做都是錯的」。

還未能獨立依賴著父母吃喝住衣行的孩子,當與父母互動受挫時,特別感到無力與無助。主要原因有4點。

1、唯一的家,無處可躲:

孩子只有一個家,再如何也得回家,如果父母一直以令孩子感到挫折的方式,孩子無處可逃。

2、情感支持變成威脅來源:

家本來應是避風感,而父母本來是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統。但當家庭支持系統變成挫敗來源時,孩子會感到孤立無援。

3、無法控制的失控感

孩子面對與父母互動的受挫時,因著長期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重覆著一次又一次的互動模式,加上難以逃避又是來自家庭內的難處,加上孩子根本無法控制局面,難以預期何時會再受挫,連在家裡也會焦慮,加劇孩子的 不安。

4、信任感的破壞

孩子與父母互動的受挫,會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與依附感,也使得孩子對外面世界產生不安全感,會延伸到其他人際關係的惶恐不安。

在實務現場,常可以看見自傷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長期令孩子處於頻頻受挫的家庭。這些令人受挫的父母,可能有高學歷或高的社經地位,或是創業有成的人士等憑藉著自己的「成功經驗」,想透過教養移植到「子女」;又或者父母本身「自以為對」的個性使然,凡事都要孩子以父母的選擇為選擇。

那孩子的生活會像是在寫一道道的「是非題」或「選擇題」,若非符合「標準答案」,便是「錯誤」或是「不夠好」,生活總是處在受挫中。
提出幾種常見令孩子感到受挫的教養方式。

1、過度控制:

有些父母會主導孩子飲食均衡與否、衣服穿搭暖寒或是各種日常事物的決定,雖然都是芝麻小事,但正因為這些芝麻小事,形塑孩子的價值觀並發展獨特性。過度的主導表面上是給孩子最好的,但實際上是限制孩子的選擇,也剝奪孩子的自由意志,因著想自由選擇卻得不到自由而挫敗。

2、忽視:

只在乎孩子有否做出期望的表現,對孩子有興趣或自主的表現,不予理會或冷言冷語,如孩子舞蹈得獎,冷冷的回應,「跳舞又不能當飯吃」之類的話。孩子的成就不被看見,興趣不被支持甚至是被否定,會很像被賞了一巴掌般,也會令孩子十分難過。

3、經常批評:

放大孩子的錯誤,且只要孩子一犯錯或表現不夠理想,便碎唸翻舊帳、批評或貶低到孩子無可反駁,抬不起頭。

4、設立過高的期望:

設立過高的期望,會讓孩子處在「常態性的失敗」,雖然偶爾能獲得成功,但隨著父母再度設立更高的期望,再度陷人無數次失敗的漩渦。

5、否定感受:

當孩子表現出難過或心情不好時,直接覺得「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大驚小怪」、或說「跟我工作遇到的情況比起來,你遇到的是算什麼?根本就是芝麻小事」。不可否認,孩子經歷的人事物有限,也正因為如此,生活中的小漣漪可能牽動著孩子的情緒;若父母一味以自己「行走江湖」多年的經驗」而輕看孩子遭受的事,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不受重視,自己的存在好像也不被在乎。

相反地,如何不讓孩子頻頻受挫,以讓父母的愛成為孩子安全的基石,讓孩子有能力承受風雨,並知道「 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黑夜時得以「安心停靠」,黎明時再有力量重新出發。

以「以孩子需要的愛來愛,而不是父母想要愛的方式去愛」,分享幾種常見卻重要,需要力行的教養方式。

1、沈默是金,真正地聆聽:

我們都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我們要多觀察多聆聽少說話。父母在與孩子互動時,其實能實踐「沈默是金」,甚至可以「讓我們從孩子那兒聽到的話,兩倍甚至三倍於我們對孩子說出的話」。

2、願意讓孩子保有無關功利的熱情

老楊的貓頭鷹曾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喜歡的事情可能賺不了多少錢,治不了什麼病,也趕不走壞人與霉運,但只有自己知道,它曾在無數個搖搖欲墜的人生節點上默默地拯救過自己」。尊重、支持孩子的興趣支持,即使這些興趣與課業表現無關,但「支持興趣」可以「讓人好好熱情的活著」,也會有力氣繼續去做「不愛做或不感興趣的事」。

3、尊重孩子的感受:

當感受被理解時,會讓人感到被重視進而提高自信心。當孩子的情感被尊重時,會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不僅能促進健康的情感發展,也能讓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更有自信。

4、盡可能的避免說「不」

只要孩子想嘗試的事情不會傷及生命危險,盡可能的同意。之前看過一部極限挑戰運動的真人影片,片中的男孩挑戰的是「深水攀岩」,也就是都是專找那種「大海中的山壁」去攀岩,真的很困難,這位選手真的練就一身的肌肉與能耐,令人佩服。影片中,有專訪這位深水攀岩選手的母親,這位母親不太擅長言語,她只有簡短講著:「在我們家,就是盡可能的避免說「不」,盡量不要拒絕對方的要求,對每個家人都盡量的同意對方想做的事」。

在成長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想像,即使明明知道孩子可能想嘗試的事最終導致失敗的結果;但失敗的過程正也是磨練挫折忍受力的好時機。有句話說,父母捨得讓孩子失敗,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文末,分享一個故事。

有個小女孩抓到了一條小魚,小女孩感到興奮不已,決定把牠帶回家,和牠一起生活,於是小女孩努力地帶給小魚最好的一切。不過,回到家的小魚看起來一點也不快樂,好像還有點生氣…小女孩因著愛小魚,希望小魚快樂,而嘗試著其它方式… 出自 「愛,要用對方需要的方式,不是你想給的方式」一書。

錯誤的愛,像水泥,一道道砌成水泥牆,讓孩子感到處處碰壁,甚至會讓孩子覺得走投無路~愛,用孩子需要的方式,不是父母想給的方式。

Photo:shutterstock/達志
數位編輯:黃晨宇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