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錯誤】網傳衛福部准未成年做變性手術?誤導內容!忽略脈絡的不實資訊

MyGoPen

發布於 03月20日14:05 • MyGoPen

網傳以「衛福部要讓未成年人用健保可以變性」為主要內容的貼文,還提到將推動「不用手術變性就可以在身份證上改性別」、「很多男生會改女生,逃避兵役」。但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告的《 LGBT+民眾醫療照護參考指引》,未成年進行變性手術「是指出生時『生理性別』可能同時有兩種部分的性器官,或是在生理上性器官不明的情形」,僅針對未成年雙性人,傳言卻不提「雙性」或「性別不明」的條件,會讓人誤以為是全面開放,傳言為缺乏完整脈絡的錯誤訊息。

網傳衛福部准未成年做變性手術?
原始謠傳版本:

[並持續在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   , , [](https://gcp-obs.line-scdn.net/0hTJLP-TxYC2VxKRrZzPJ0Mkl_BxRCTxFsU0cRA1V-VlwPBUs7S0lYBlEoU0lVTRs1UUdBA1EpXVFUSUQySA)]

{“alt”:““,“caption”:““,“dataHeight”:286,“dataWidth”:517,“hash”:“0hTJLP-TxYC2VxKRrZzPJ0Mkl_BxRCTxFsU0cRA1V-VlwPBUs7S0lYBlEoU0lVTRs1UUdBA1EpXVFUSUQySA”,“quality”:0,“style”:0}

[[](https://gcp-obs.line-scdn.net/0hTJLP-TxYC2VxKRrZzPJ0Mkl_BxRCTxFsU0cRA1V-VlwPBUs7S0lYBlEoU0lVTRs1UUdBA1EpXVFUSUQySA), , [](https://gcp-obs.line-scdn.net/0hLPijnbT1E39UEwLD6chsKGxFHw5ndQl2dnVbGyNAGUgqP1d5a3JAHHFDS1Nwd1AodHVYHHVBH0Z6cVMpOw)]

{“alt”:““,“caption”:““,“dataHeight”:445,“dataWidth”:696,“hash”:“0hLPijnbT1E39UEwLD6chsKGxFHw5ndQl2dnVbGyNAGUgqP1d5a3JAHHFDS1Nwd1AodHVYHHVBH0Z6cVMpOw”,“quality”:0,“style”:0}

[[](https://gcp-obs.line-scdn.net/0hLPijnbT1E39UEwLD6chsKGxFHw5ndQl2dnVbGyNAGUgqP1d5a3JAHHFDS1Nwd1AodHVYHHVBH0Z6cVMpOw), , 查證解釋:  , , 網傳「衛福部要讓未成年人用健保可以變性」?  , MyGoPen 查詢衛福部相關公告及政策,衛福部於 2024 年 12 月 發布[《 LGBT\+民眾醫療照護參考指引》](https://www.cda.org.tw/cda/get_attachment?fid=003&aid=4028817a9390a51a0193f663f4220040),提到主要用意為「提供醫事人員照護多元性別民眾的指引」,該指引中提到的重點包括:  , (1)同性戀不是疾病,也不需治療,也不存在具有實證療效的治療方式。  , (2)性或性徵(sex):是指一個人的生理性別,包括染色體、性腺、內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的特徵,通常分為男性或女性;但也有介於男性與女性之間,無法明確歸類的情況。  , (3)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是男性、女性或跨性別者的感覺」。當一個人的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不一致時,個人可能會被認定為「跨性別」或「其他跨性別」類別。  , (4)中間性別(intersex):在生理性別的構造上介於男性與女性之間,原稱雙性人、也偶稱陰陽人,國際指引中現已捨棄這樣的說法。  , (5)多元性別(sexual and gender diversity):泛指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疑性戀、中間性別、無性戀、泛性戀的總稱。英文簡稱為「LGBT\+」,臺灣原住民語又稱為「阿嘟(adju)」。  , 在說明相關的共通原則及定義後,該指引中還載明《衛生福利部未成年雙性人之醫療手術共同性建議原則》,包括:  , (一)**衛生福利部為避免「雙性」或「性別不明」的「嬰兒與兒童」過早接受非緊急和不可逆轉之性別手術,而產生不必要之傷害,特訂定本原則**。  , (二)醫師遇需以醫療手術始能改善雙性或性別不明之「未成年者」,應以病人最適健康利益做考量,並經由專業醫學、心理、社會評估,確認手術之必要性,才施予手術。  , (三)未成年「雙性」或「性別不明」者之醫療手術時機建議原則:  , (1)未滿 12 歲:不宜執行,除經專業團隊評估有「癌化」或「生理機能障礙」情形。  , (2)12 歲至 18 歲未滿:有適應困難者,應經專業團隊評估後為之。  , (3)滿 18 歲:經專業團隊評估後始得執行。  , (四)上述所定專業團隊應設有染色體檢驗實驗室,團隊成員應包括:  , 1\. 具兒童內分泌科、兒童外科、兒童泌尿科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等專科醫師。  , 2\. 具青少年衡鑑經驗之心理師。  , 而主管機關、衛福部的[醫事司於 2025 年 1 月宣導](https://dep.mohw.gov.tw/DOMA/cp-2708-81353-106.html)時也提到,提出該指引「以利醫事人員瞭解實施醫療手術的時機,避免未成年人過早接受非緊急且不可逆轉的性別手術」、「本指引審訂過程中,另邀請性別領域專家、民眾審視,並經專家會議確認後公告」。  , 由上述指引的內容資料可知,**衛福部並「沒有」開放「未成年人變性」**,但網路上仍有不同版本的傳言及報導標題,提到「衛福部擬准 12~18 歲未成年人可進行變性手術」或「指引開放兒少進行性別確認手術」等,**實際上指引載明針對「雙性」、「中間性別」的未成年兒少,必須要有癌化、生理機能障礙,或是適應困難等條件,而且還必須經過各種嚴謹的專業評估,才可能考量手術**。傳言雖引用指引的內容、但不完整,缺乏背景知識及整體脈絡,傳言說法錯誤。  , 結論  , 總結而言,衛福部並「未開放」兒少變性,除非是生理上「雙性」或「性別不明」的人,且有癌變、生理障礙或是適應困難的問題,才有可能在未成年進行手術,但是也還要由專業醫療團隊進行各種評估,指引主要僅針對未成年雙性人,傳言說法與部分報導忽略生理上雙性、器官癌變等各種重要條件,為錯誤資訊。  , 有別於恐慌衛福部指引開放未成年變性的錯誤傳言,性平團體對於該指引也有不少意見,[衛福部回應](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33369)時強調該指引「當初是經過醫療從業人員與 LGBT 團體共同討論出來的共識,若在執行上有任何困難,隨時可以提出意見、再行修正」,足見「多元性別」社會中的多元性及複雜性,傳言不講觀念、不提條件、不說細節,傳言為流於太過片段的錯誤資訊。 , , 資料來源:  , 衛福部 醫事司 [LGBT\+民眾醫療照護參考指引](https://dep.mohw.gov.tw/DOMA/cp-2708-8135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