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全觸控螢幕太反人類? 實體控制按鈕有望捲土重來

小七車觀點

更新於 03月11日00:34 • 發布於 03月07日19:00

在過去 10 年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汽車製造商採用越來越多時尚、簡約的觸控螢幕取代實體按鈕和撥鍵,從恆溫空調控制到啟動雨刷、手套箱等等,使得現代化新車的駕駛通常必須瀏覽螢幕內的資訊選單,而不是簡單地按下按鈕。雖然這項趨勢是節省成本和美觀性而形成的趨勢,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安全監督機構和消費者漸漸發出反對的聲音。

根據研究顯示,觸控螢幕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進而增加事故風險。

根據研究顯示,觸控螢幕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進而增加事故風險。為了回應消費者訴求,歐洲新車評估計畫 (Euro NCAP) 將在 2026 年推出新的安全評價標準,要求針對關鍵駕駛功能進行物理控制才有資格獲得五星評價。此舉將迫使汽車製造商重新考慮高科技功能和實際操作性之間的平衡。

從 2026 年 1 月開始,預獲得歐洲新車安全評估協會 (Euro NCAP) 頒發最高安全評價的新車,車廠必須要為五個關鍵功能採用物理按鍵控制:方向燈控制、警示燈、喇叭、擋風玻璃雨刷和緊急呼叫 (eCall) 系統。

要求車廠強制配備物理按鍵的用意在於,現在有越來越多消費者擔心過度依賴觸控螢幕會迫使駕駛長時間將視線從道路上移開。歐洲新車安全評估協會 (Euro NCAP) 戰略發展總監 Matthew Avery 表示,觸控螢幕的過度使用是整個行業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於更安全的駕駛至關重要。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 (Euro NCAP) 的決定可能會為其它地區的安全組織樹立先例,並可能影響歐洲以外的法規。

汽車製造商最初導入觸控螢幕是為了使儀表板現代化、簡化介面並降低製造成本。實體按鈕和撥桿需要更複雜的線組和材料,而基於軟體的介面可以遠端更新。包括 Tesla、Mercedes-Benz 和 Volkswagen 等在內的車廠均已全面投入觸控螢幕,並以數位控制取代傳統物理操作。

不過現在也有部分車廠已經開始反向操作,像是 Mazda 仍保留了重樣功能的傳統按鈕和撥桿。Toyota 也對全觸控螢幕內裝表示懷疑,選擇數位和實體的混合介面。隨著法規的變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車廠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