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首次實地演練落幕 賴清德裁示:精準溝通「全社會韌性」關鍵議題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03月27日13:02 • 發布於 03月27日12:56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27日出席「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三次委員會議」會後記者會並回應媒體提問。(記者塗建榮攝)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27日出席「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三次委員會議」會後記者會並回應媒體提問。(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次實地演練與第3次會議今(27)日在台南登場,總統賴清德會中裁示,各級政府要積極辦理實地演練、落實驗證並持續精進,強化基層組織能力並突破當前認知框架,以教育和公民參與增強整體意識。他強調,政府各部會應將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作為社會溝通的關鍵議題,針對不同受眾「精準溝通」。

總統發言人郭雅慧轉述賴清德於第3次全社會會議中裁示指出,「韌性只能靠不斷演習,從錯誤中學習,才有可能逐步達到全社會防衛韌性」。他提出三點裁示:第一,各級政府要積極辦理實地演練、落實驗證、持續精進。台南演練只是開始,中央各部會、全台22縣市甚至368鄉鎮市區,未來辦理演習應盡可能實地操作,才能達到驗證的目標。

賴清德指出,第二,各級政府要積極強化基層組織能力、運用基層組織活力,來應對各項災害。許多委員多次提及,極端狀況下各項應處不能過度仰賴國軍,因此,各級政府應該善用民間資源,加強政府和民間的合作,建立自救、互救的社會韌性。本次演練仰賴民眾積極配合,慈濟基金會、基督教芥菜種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及台南市宗祖聖堂,就發揮了關鍵的支援角色。災害發生第一時間應變最為關鍵,因此政府的工作應是協助基層民眾,掌握防、救災能力,制定計畫的同時擴大民間參與,建立完整的應變架構。

第三,賴清德說,全社會的防衛韌性,需要突破當前的認知架構,透過教育和公民參與,來增強整體意識與能力。他強調,持續強化溝通能量,是提升社會韌性和國家整體戰略的關鍵,政府與民眾建立良好溝通,是社會秩序維護重要的一環。政府各部門一定要持續透過與各界專家學者交流,建立政府各部會戰略溝通量能,並將「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提升,作為社會溝通的關鍵議題。

賴也強調,我們也要針對不同受眾進行精準溝通,提高訊息的覆蓋率與影響力,避免誤解與謠言的產生,來維護社會安定。

賴清德:更多項目仍待城鎮韌性演習驗證

另外,賴清德也在會後提出4點結論,要求政府持續團結全社會、堅定向前,為確保台灣自由民主生活方式,一步步克服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挑戰,必須團結跨領域、跨世代的國人,超越黨派共同努力。他重申提升國防預算達GDP 3%以上和提升國軍薪資加給政策表示,這不僅有助於自我防衛能力,更有助於提昇台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未來需更務實盤點相關需求與計畫,讓政策落實、讓民眾感受我們保護台灣的決心與行動力。

賴清德指出,有更多項目仍待城鎮韌性演習驗證,我們要堅持無劇本演練原則、持續驗證各級政府應變機制,未來各部會也需秉持「有想定、無劇本」原則,持續推動演練,摒棄過去追求零失誤、無風險的推演模式,必要時更要升高驗證規模,精進對災害的處置能力。

賴說,今年全球的政治局勢,再次有了重大變化,許多國家都更積極思考因應方針,台灣積極因應各項挑戰的努力、付出和決心,也受到國際友人的肯定,未來應再接再厲,不僅持續學習理念相近國家優勢,更要積極向國際朋友說明台灣的成果。

賴強調,台灣沒有分裂的本錢,面對地緣情勢日益複雜,自由民主需要全社會投入才能守護。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及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全體國人和朝野政黨的最大共識,沒有任何妥協空間。因此,他本月針對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了17項因應策略,整合各部會力量,以積極作為防範並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確保2300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確保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永續如常。

賴清德說,反制統戰滲透、強化社會韌性並非簡單的工作,推動過程必然會遭遇許多阻力,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政府會負起責任、做好規劃,也盼國人同胞、朝野政黨,能與政府攜手並進,一起努力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打造堅韌的民主社會。

「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擴充急救醫療場所演練。(記者塗建榮攝)
「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擴充急救醫療場所演練。(記者塗建榮攝)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