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生成式AI」風潮來襲保險業如何接招?

現代保險雜誌

發布於 2024年07月01日08:31

(二○二四)年六月,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刮起一陣旋風,他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開展前一晚的主題演講中提到,「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又稱Gen AI)正在重塑行業,並為創新和成長帶來新的機會,「我們即將見證一個新的電腦時代的開始,生成式AI的發展能實現更多不可能的事情。」當各行各業積極投入這項新技術,保險業跟上了嗎?

事實上,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的「生成式AI大調查」,二○二四年台灣五大行業(金融保險業、製造業、營建業、批發及零售業、醫療照護業)採用生成式AI的意願或行動達十九%,其中又以「金融保險業」的二十五%最高,等於每四家就有一家願意採用。可見,在生成式AI大爆發的時代裡,保險業已展現出不落人後的企圖心。

那麼,生成式AI如何應用於保險業?它和傳統AI有何不同?當生成式AI成為下一個戰場,保險業者如何利用它創造競爭優勢?

生成式AI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又稱Gen AI)是一種可以創造嶄新內容的AI技術,利用大量數據和複雜模型,模仿、學習、預測人類的思考和創造力,進而生成文字、圖片、影片和音樂,以及解決問題。

從傳統AI到生成式AI 保險業數位大戰開打
近年來,保險科技快速發展,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保險業者前仆後繼利用AI自動化辨識系統,加速核保、理賠作業流程,大幅提升投保效率與用戶體驗;然而,這些數據分析、影像及語音識別技術皆屬於「傳統AI」的應用範疇。二○二二年十一月,ChatGPT橫空出世,首度讓社會大眾見識到「生成式AI」的魅力及驚人效率,相較於傳統AI,生成式AI的應用層面更加廣泛,就此在全球掀起浪潮。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謝明華詳細解釋傳統AI與生成式AI二者之間的差異。他指出,傳統AI通常被稱為分析型或特定任務型AI,其基本概念是用來解決單一問題或特定工作,例如,在保險業中,AI可用於核保或理賠過程中,精確判斷某些險種的申請案件是否合格,或者理賠申請是否存在詐保疑慮。

謝明華進一步說明,「生成式AI是一種通用型AI,具有通才的特質。」只要通過大量資料進行訓練,生成式AI便幾乎擁有人類的特質和知識。他舉例,當生成式AI讀取了大量的創作內容之後,只需通過指令或描述場景,即可自動生成原創性的文章、圖畫或影片。過去AI被認為是人造產品,沒有創造力跟藝術特質,如今這個認知已被生成式AI顛覆。
對此,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產業負責人張正道亦表示,「生成式AI就是試著用更接近人的思考和邏輯來預測文章、圖像與視訊,以及極度像是人與人的對話方式所產生的文本。」他強調,這跟以前談論的數位化相比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點,「我們終於看到人跟電腦之間可以更像是在跟人對話,而不是套一些模組。」

換言之,如果近年來保險業用在核保、理賠上的技術是屬於傳統AI,那麼,當生成式AI風潮來襲,保險業可以利用它帶來哪些發展面向及可能性?張正道解釋,只要以往保險公司是透過人員來分析、判斷的流程都可能被影響,像是商品開發、客戶服務,甚至財務、法遵、法律議題管理,影響層面相當廣泛。由此可知,從傳統AI到生成式AI,保險業新一波的數位大戰即將開打。

搶搭生成式AI熱潮 保險業面臨哪些挑戰?
今年二月,凱基人壽開出第一槍,將生成式AI技術導入業務員「智能對練」系統,讓業務員能應用生成式AI模擬真實情境與客戶需求,提升實戰經驗、培養應對能力;南山人壽也搶搭熱潮,舉辦生成式AI系列活動、課程,鼓勵員工使用各種生成式AI工具進行文字與影音圖像創作。
針對保險業者使用生成式AI的情況,張正道強調,其實業務員訓練系統、人才培育計畫等應用面向,並非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不過這也反映出目前台灣甚至是全球保險業,都覺得生成式AI是未來影響保險行業很大的一個變革。」
張正道舉了一個實例。國外有保險公司在招聘時,因大量面試者而感到苦惱,為了精準找到對的人,他們將面試者的表情、語氣與內容變成數據,再進一步跟公司優秀員工的數據進行比對,藉此找出所需的人才。
話雖如此,張正道觀察,目前保險業在生成式AI的應用,還不敢大刀闊斧地投入客戶服務。他解釋,首先是生成式AI的牽涉層面太廣,包括成本效益、內控、管理等面向,需要公司各部門共同評估、決策才能執行;也就是說,假如公司要採用一套透過生成式AI協助的架構,會牽涉到法遵、風控等層面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導入或建置時,公司內部相關部門一定要共同參與、確保架構符合需求。
其次,保險業是高度監理的行業,許多產品和業務都需經過主管機關的審查;最後則是信任問題,「透過生成式AI設計出來的產品或所做的客戶服務,是不是足以讓主管機關或客戶信任?這都還需要一一檢視跟克服。」

保險業者如何創造優勢? 專家:可朝五面向發展
儘管保險業導入生成式AI需考量多方面因素,未來仍有廣泛的發展潛力和可能性。謝明華指出,至少可朝五個面向發展,包括監理科技、個性化行銷、推薦引擎、詐欺規則的生成,以及商品開發。

謝明華解釋,第一是監理或法遵科技,例如自動生成法規報表;第二是個性化行銷,也就是精準行銷,「生成式AI能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客戶,創造出客製化的廣告內容。」假如今天要向三十歲及七十歲的客戶銷售同一保險商品,生成式AI能根據不同的人生需求設計出不同的廣告;但他強調,前提是公司要具備指令工程師等專業人才,才能精確指導AI生成符合需求的結果。

第三是推薦引擎。謝明華舉例,保險業務員可利用生成式AI分析客戶資料,自動生成適合的保險商品推薦。不過,他提醒,這應作為輔助系統,最終仍需業務員的專業判斷;第四是詐欺規則的生成,生成式AI能發現詐保的規則,並自動化後續流程。最後是商品開發,他認為,未來保險商品的開發不一定都需依賴精算師或商品部人員,只要有足夠的資料,生成式AI可快速產生多種商品規格,進行優劣比較,輔助保險商品設計。

生成式AI來勢洶洶 保險業者如何因應?
生成式AI風靡全球,保險業者應把握這項新技術的趨勢、妥善利用以擴展業務。謝明華強調,未來的生成式AI將實現「人機協作」,企業應思考如何有效駕馭AI,並適時調整對員工生產力的期待。其次,「你究竟把AI當成什麼角色?是純粹的工具,還是未來共同工作的夥伴?」他認為這種心態的調整非常重要。

此外,謝明華提醒,大部分保險業的管理階層沒有技術背景,然而在生成式AI時代,需要調整管理心態,儘管不必學習完整的AI技術,仍需保持開放的態度,鼓勵跨部門合作,而非僅依賴資訊部門。

因此,就目前國內保險業者投入生成式AI的應用面向,短期來看,仍屬於先從教育訓練、人員培訓等公司內部開始嘗試的階段,目的在於提升管理效能、節省成本;然而,長期來看,若想真正投入到業務或服務層面,仍有諸多挑戰。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