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氫能大狂潮1】生成式AI引爆資料中心低碳需求 氫燃料電池台廠供應鏈可望受惠

鏡週刊

更新於 05月09日05:01 • 發布於 05月09日05:01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生成式AI崛起後,低碳氫有機會替快速建置的大型資料中心解決高電力的耗能碳排議題。(示意圖,
生成式AI崛起後,低碳氫有機會替快速建置的大型資料中心解決高電力的耗能碳排議題。(示意圖,

生成式AI熱潮未歇,從ChatGPT再到近期發表的影片生成模型Sora,伴隨而來的是快速成長的資料中心建置,也因此引發高算力大量用電的能源議題,為了解決要大量運算的能源需求,「低碳氫」成為解方之一,DIGITIMES 分析師余佩儒更進一步觀察,台灣氫能產業早於2000年發展,國內業者投入燃料電池則從2008年已長達16年,預期未來燃料電池業者與其供應鏈,可在資料中心低碳需求帶動下受惠。

「在去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8)已可看出,去碳化後所衍生的中長期綠色商機中,低碳氫(尤以綠氫)將成為不容忽視的領域。」余佩儒表示。

他進一步觀察,全球氫能代表性業者,目前有以下三大發展動向,第一、多數代表性業者皆投入發展產業鏈上游的電解水製氫技術;第二,美商Bloom Energy (BE)、日商豐田(Toyota)等業者從燃料電池起家,往上游電解槽拓展。第三、美商Plug Power、韓商斗山(Doosan)、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等業者幾乎涵蓋氫能上中下游產業鏈。

余佩儒認為,相較下國際大廠,台灣氫能業者的發展模式,比較傾向從關鍵零組件、利基市場切入,因為台灣氫能產業約從2000年開始發展,而投入發展燃料電池大約在2008年時,至今已有16年的經驗,因此認為,像高力、保來得、宏進金屬、康舒,均已成為美商BE燃料電池關鍵零組件供應商,也是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SI)角色,這些業者接下來可再從燃料電池切入逆反應電解槽,在零組件布局更具價值。

在上游製氫端,余佩儒表示,台灣廠商也可切入電解製氫核心設備─電解槽關鍵零組件供應,值得注意的是,呼應國際淨零趨勢,有別於過去主流灰氫的發展,目前群翌能源、台達電、台肥等台廠皆已投入上游製氫端發展綠氫。

其中,他點出,群翌能源已從原本的燃料電池測試設備供應商,朝代理電解水製氫設備到自研發展,而台達電也善用電子電力、控制和散熱技術,去年宣布與英商Ceres合作燃料電池開發固態氧化物氫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和固態氧化物水電解製氫(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SOEC),都是很好的帶領示範,還有台肥從低碳氨裂解氫,以氫能事業跨足乾淨能源產業。

新創公司也在再生能源為主的綠氫商機爭食商機,包括鐙鋒綠能與電解槽業者合作提供台灣半導體業者綠氫需求;氫豐綠能則投入研發水電解產氫系統。

在下游應用端部分,余佩儒表示,國內中興電工已布局氫能超過16年,在氫能源動力載具、甲醇重組型燃料電池均有實績,預期氫能營收可在2026年發酵;另外,欣興電子與BE也合作建置10MW氫燃料電池,為欣興工廠提供穩定且高效電力來源,後續可觀察該模式在其他電子業或半導體業的發酵狀況。

綜合來看,余佩儒預期台灣廠商在氫能產業將在零組件先找到機會,尤其台灣交通部已於今年1月推出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預期該計畫將帶動氫燃料電池需求,關鍵零組件業者訂單成長可期。

【氫能大狂潮2】從安全看台灣氫鏈商機 德國萊因台灣總座看好燃料電池、加氫站需求
全球離岸風電產業正處於轉折關鍵時期 專家提風場如期建置的解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