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采薇
圖片 : 攝影/陳睿緯
一個畜牧三代,如何用11年時間將牧場規模翻3倍,打造出全台最大安格斯牛牧場,更讓晶華酒店旗下晶華軒、米其林餐廳山海樓、「澀 Sur-」成為客戶?
當傳統產業面臨瓶頸,接班者如何找到新機會?
「光是安格斯牛,我們就養兩千頭,是全台最多的牧場。」本土規模最大安格斯牛牧場——農場晃晃總經理陳柏吟,領著《今周刊》記者開車穿梭在雲林褒忠的小路上,自豪地介紹著。
包括統一聖德科斯、永豐餘生技、悠活農村、安永鮮物等通路,以及米其林餐廳山海樓、「澀 Sur-」和EMBERS等業者,都是農場晃晃的客戶。
以往台灣人所吃到的安格斯牛,多是以進口為主,美國南加大長照學系畢業的的陳柏吟,是如何從一個門外漢,變成國內最大的安格斯牛牧場掌門人?
「其實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接班。」陳柏吟自承,出身雲林畜牧家庭的她,家中有四個兄弟姊妹,但兄姊志不在家業,父親也因年紀漸長,體力大不如前,一度打算出售牧場。考量自己對企業經營管理有興趣,2013年,她才毅然決然回台接下家業。
▲在陳柏吟投入下,農場晃晃變身台灣最大安格斯牛牧場,一頭頭黑色壯實的安格斯牛,都是她的辛苦結晶。(攝影/陳睿緯)
從頭學
半夜窩豬場觀察母豬生產
只是,過去從未參與家中養豬事業的陳柏吟,一切得從頭學起。
起初,她跟著現場師傅學育種、配種、採精、驗孕等一系列工作,「我連半夜都在豬場觀察母豬生產。」回憶起剛接班時的情景,她忍不住苦笑。
事實上,國內外許多牧場會選擇把配種工作交給獸醫師,但她不願生財關鍵全掌握在別人手中,所以選擇親自掌握技術。
擴大飼養規模,則是她接班後的第一項轉型任務。
原來,陳柏吟家中的飼料生意是採月結付款,容易有客戶倒帳風險,她思考,若增加自養數,就能自產自銷原料,同時降低飼養成本。
敢於投資的她,運用家中既有資本,加上貸款和農會補助金,投入上千萬元,陸續收購無人接手的畜舍,增設溫控、水簾和條狀地板等設備。
這個作法確實奏效,讓牧場生產力大幅提升,豬舍從原本不到10處,增加至22處;此外,新的自動化設備,也讓每處人力從過往聘用3名,變成僅需1名。種種改變,為農場晃晃打下穩固的基礎,年營收從最初的幾千萬元成長至上億元。
2018年,農場晃晃迎來第二次轉型,開始養殖安格斯牛。
原來,台灣國產牛肉多出自被淘汰的公乳牛,且超過九五%牛肉由國外進口,因此7、8年前,政府開始積極鼓勵台灣業者飼養多元品種;而農場晃晃,就是其中一個響應政策的業者。
陳柏吟認為,台灣人愛吃牛排,養殖本土安格斯牛,肯定有市場。
過去台灣雖有業者嘗試飼養安格斯牛,但由於多數人不願放棄既有公乳牛,因此貨源和數量並不穩定;加上資本支出大,因此少有業者願意從其他領域跨足養牛事業,「這是自找麻煩!」陳柏吟自嘲。
遇瓶頸
調整飼料配方 讓肉質更好
為了讓市場看見農場晃晃具備穩定供貨的能力,她決心把量做大,投入數千萬元,在1個月內空運兩百多頭安格斯牛來台,並與澳洲和牛配種,再費時逾28個月養成。
一開始,陳柏吟也曾因飼料配方不對,遇到瓶頸。
為此,她運用自家就是飼料廠的優勢,改以亞麻籽、豆渣等原料作為飼料配方,提升肉的品質;但此舉也讓其價格比國外進口還高出2、3成。
陳柏吟深知,若像多數牧場一樣大都將肉銷往盤商,再賣到菜市場和電宰場,高檔的安格斯牛便無法與一般牛肉做出區隔。因此,她決定自行切份、包裝肉品,並在2021年正式以品牌「農場晃晃」亮相。
由於當時有許多米其林主廚希望在料理中導入在地生產理念,因此農場晃晃的牛肉一上市,便引起關注;加上疫情期間,在家料理風潮興起,也有電商業者主動上門招商。
而在做出口碑後,包括統一旗下聖德科斯、永豐餘生技、主婦聯盟等通路和知名餐廳,也都陸續採購。
「就像葡萄酒能喝到當地土壤的風味一樣,肉品也可以。」採用農場晃晃牛、豬等多種肉品的米其林綠星餐廳EMBERS主廚郭庭瑋,如此形容農場晃晃的安格斯牛,並指出他們還能提供各種部位的客製化服務,讓餐廳業者能推出差異化菜單。
只是,隨著規模愈來愈大,農場晃晃也面臨缺工問題,恐影響產能。對此,陳柏吟表示,將導入更多遠端管理系統,期望用科技解決傳統畜牧業的難題。
農場轉型有成,陳柏吟也預告,打算與食品廠合作「牛骨湯」等產品外銷,讓在地品牌被更多人看見。
更多今周刊文章
最新「勞保紓困貸款」這天起限時開辦,每人最高可借10萬!符合5資格就能申請,如何申辦一次看
10個人玩股票、2個家破人亡…投資28年老手:世上所有事都必須汲汲營營,但股票要放鬆才能成功
留言 4
Stone
成功者都不是偶然,棒
13小時前
.Aaron_Kuo_嘉.投.
提高自身免疫力, 健康, 智慧 最重要~
分享_提早10年退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S0vHvLEI
12小時前
Cylie/黃凱莉
棒🎉
14小時前
萬事如意
可悲,外來的都是好?愛吃美國牛的通通癡呆
15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