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觀點投書:是誰真的想讓國會「香港化」?

風傳媒

更新於 10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 陳翰勻
立法院議場114年度總預算三讀,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不滿。(蔡親傑攝)
立法院議場114年度總預算三讀,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不滿。(蔡親傑攝)

2024年的總統立委大選,民進黨推派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僅以四成得票率當選,成為多年未見的「少數總統」。立委選舉朝小野大的結果,更是打破了八年來民進黨議席佔絕大多數的局面。民進黨政府治國不再像過去般呼風喚雨,法令的推行均要與在野黨協調而後行。然而,可能是民進黨不習慣接受制衡,自國會改革到最近的預算案審議,朝野對立劍拔弩張,執政黨動輒抹紅在野陣營,甚至叫囂要罷免所有國民黨立委。

國會攻防當中,民進黨抹紅伎倆的其中一項主題是「國會香港化」。早在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因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民進黨已頻繁利用香港議題作為其「抗中保台」招牌的一環,並以此抹紅對手。民進黨藉此贏得總統大選後,香港自由日趨惡化,民進黨卻逐漸減少對香港議題的關心,承諾的人道援助之門檻由聲稱開放從變為實際提高,促使眾多嚮往自由的移台港人被迫「二次移民」,前往英、加等國。

近期朝野對立嚴重,民進黨再次從激活塵封多時的香港議題,聲稱在野黨的行為,將使國會「香港化」、「人大化」,破壞民主秩序。然而,稍有邏輯的讀者可能會感覺到民進黨在自打嘴巴。香港立法會甚至中共人大,為人垢病的地方在於行政權獨大,立法權失去監督作用,淪為橡皮圖章。現今掌握行政權的是民進黨,與之抗衡的是國會多數的在數黨,要以香港作比喻的話,似乎民進黨政府才是香港政府、中共中央之流,而在野黨正是避免國會「香港化」、「人大化」的自由鬥士。

過往,香港政府及親共議員(所謂建制派、保皇黨)曾大加撻伐民主派議員擋刪預算,大批民主派人士在「47人案」中更因主張否決財政預算案而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至今仍身陷囹圄。香港行政獨大、毫無制衡,致使有限的民主與自由亦隨之消逝。在台灣,在野陣營聯手推動的國會改革,以及嚴格把關開支預算,正正是在阻止執政黨因權力傲慢與腐化而摧毁民主制衡力量,避免國會「香港化」、「人大化」。至於一眾民進黨立委,只有護航、不問是非,有同香港親共派議員、中共人大代表,只是當權者的橡皮圖章!(推薦閱讀:夏珍專欄:「壯世代」踢鐵板,吳春城成黃國昌的燙手山芋

*作者為政治系研究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