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椎間盤突出、長骨刺、脊椎滑脫,可以不開刀嗎?

大家健康雜誌

更新於 2019年07月01日22:32 • 發布於 2019年06月05日09:28 •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

脊椎手術安全嗎?開完刀後,是否會下肢癱瘓不能動了?在一般人的觀念中,脊椎是一個包含許多神經、血管的地方,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之處。要接受此處的手術,必須有甘冒嚴重術後併發症的決心。如果手術不成功怎麼辦?脊椎毛病一定要手術嗎?會讓下半身像癱瘓的「馬尾症候群」、還有讓腰痛到不行的「椎間盤突出」,原來都跟不良的姿勢有關?
 

常有學員問我:「老師,我椎間盤突出,醫師說要開刀,怎麼辦?可不可以不動手術?」、「老師,醫師說我脊椎滑脫,一定要開刀,否則會更嚴重,這是真的嗎?」每次遇到這一類問題,我總要小心回答,深怕學員錯失手術最佳時機,但又怕學員接受不必要的手術。
 

不開刀真的會導致病情惡化?

我一直認為,絕大多數醫師是愛護病患的,通常醫師建議患者開刀,是透過醫療儀器掃瞄發現脊椎結構發生改變,例如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椎管狹窄、椎間盤退變(變扁變薄,俗稱「老倒縮」)、骨緣增生(俗稱骨刺)等,也就是脊椎結構異常。依醫師的經驗,病患不願開刀一再拖延的結果,就是病情惡化更難處理,還不如及早手術治療。

但病情惡化真的是因為不開刀嗎?其實不是的,下面三個情況才是患者病情更糟的主因:

一、 病患拒絕手術後轉而嘗試各種療法,或繼續尋訪名醫名師,期待將診斷結果扭轉為「不開刀」。事實上,再厲害的醫療都跟「健康產出」無關,但患者並沒有意識到「阻斷創造症狀的錯誤習性」才是重點,也沒有創造健康的具體作為,脊椎毛病當然只會更糟而不會好轉。

二、 肌肉筋膜用進廢退,可塑性高,每個人都有創造健康的潛力,透過學習與訓練可以養成良好動作模式,矯正結構異常的脊椎。然而醫療在健保現行論件計酬的體制下,只能專注症狀治療,難以做好教育民眾的工作。

三、 病患期待明確的診斷與治療計畫,導致科技愈進步,醫界愈發展出一種機械化的僵硬思考模式,比如頸椎痛或腰痛一定源自因為意外或退化造成的脊椎結構改變,透過核磁共振等顯影技術,更強化醫師的觀點。

但人的脊椎本來就會隨時間正常磨損,磨損嚴重就會產生疼痛與症狀。顯影技術能讓醫病雙方清楚看到脊椎結構異常的事實,但缺乏與多數脊椎結構也異常、但沒有疼痛的「正常人」比對,可能導致醫師過度解釋檢查結果,忽略脊椎力學上功能失常的問題,讓病患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

上述三點也是脊椎毛病診治上的盲點,造成社會大眾普遍認為只有手術才能解決疼痛,因此將手術這種不得已的最後手段,拿到前面讓患者優先考量。脊椎毛病開刀與否,我的立場始終是:開刀永遠都應該只是最終手段,而不是首要治療方式,至於要不要開刀,先做功課再決定。
 

什麼情況應該開刀?

脊椎開刀,是用螺栓、釘子或摘除等方式處理脊椎結構異常的問題。然而,結構異常有程度之別,並不是異常就一定要開刀,前中期可以先不動手術,但如果檢查結果顯示脊椎結構已經惡化到不可逆的程度,患者除了疼痛嚴重,還可能因運動神經受損影響行走,甚至跛行、肌肉萎縮,此時就需要慎重考慮開刀。如果已經損害到腰椎第二節到尾椎的馬尾神經,無法控制大小便、尿失禁、性功能失常,則即使已經是半夜,都要趕快去醫院安排開刀,因為有可能神經受損太嚴重就回不來了。

所以開刀與否,主要要看疼痛程度及神經受損的嚴重性。當醫師建議開刀時,請先問清楚自己症狀嚴重的程度,跟醫師詢問開刀的急迫性或尋求第二醫師的意見,再決定後續處置方式。通常如果馬尾神經沒有受損,肌肉沒有萎縮,尚未影響運動功能等,不需緊急開刀。

一旦確認必須開刀,患者必須認知:接受手術不代表一勞永逸可以解決脊椎毛病,很多開過刀的患者反而成為慢性背痛族群的一員,成為復健科常客。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開刀讓患者忽略了真正導致疼痛的原因是脊椎功能失常,而功能失常的問題並不是手術能解決的。生活型態等於健康狀態,如果病患術後還是維持原有的生活型態,脊椎毛病還是會反覆發作。

我接下來這幾句話是對所有脊椎結構已經出現異常的病患說的,不管你是前期、中期還是後期:「就脊椎的毛病來說,開刀與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你知不知道你自己才是造成脊椎退變的﹃元兇﹄;就算要開刀,開刀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學習、不改變、不主動創造健康,只想依賴他人之手解決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

許多需要動手術的脊椎結構問題,都是從椎間盤磨損開始的,接著就帶大家認識脊椎及椎間盤,並了解椎間盤是怎麼壞掉的,這將有助於判斷要不要開刀,也才能量身打造自己的脊椎康復計畫。
 

鄭老師的好姿勢小學堂
「馬尾神經」在哪裡?

腰椎在第二節以下是沒有脊髓的,只有一條條的神經根,狀似「馬尾」的脊椎神經根叢,一旦此部位的神經根叢受壓而出現大小便失禁、下肢無力等症狀,就叫做「馬尾症候群」。其成因通常是因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馬尾神經叢造成,其他原因還包括彎腰提取重物、外傷、腫瘤及開刀造成的後遺症等。

在上一章,我們提到脊椎的結構。一節一節的脊椎骨靠椎間盤連接,椎間盤充滿水份、柔軟有彈性,是脊椎最重要的結構,除了提供脊椎對抗人體一般活動的重力,也在我們從事劇烈活動時保護脊髓,就像車輛避震器的功能,當我們快走、跑步、跳躍,就是靠充滿水份的椎間盤緩衝,吸收人體跑跑跳跳時產生的衝力。

但不當使用脊椎,將造成椎間盤磨損,又稱為「椎間盤退變」,這時椎間盤就會從充滿水分如QQ果凍,退行性變化成乾乾扁扁如干貝。造成椎間盤磨損有三個成因:
 

原因1
在錯誤的動作模式下
反覆擠壓椎間盤

要改變這種錯誤的行為模式,必須靠動作認知及骨盆平衡訓練,在本書第三部我會仔細教大家如何在生活中正確運用髖關節,這裡先講概念:當我們的前彎以髖關節為轉軸時,椎間盤是安全的,因為這個時候腰椎的曲線並沒有被改變;但是當你前彎是用腰椎為轉軸往前壓時,就會壓迫到椎間盤。

這裡說明一下,雖然新的醫學知識及筋膜研究顯示,腰是可以彎的,但前提是「經過特別的訓練讓腰背筋膜富有彈性」,沒有練過的人請勿嘗試,否則當你反覆彎腰再直起身體,不管是拖地、搬重物,壓力都由腰椎承受,統統是不對的動作模式。勞動階層由於常需要彎腰搬重物,但彎腰方式不正確,因而常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就算沒有突出,椎間盤也會很快磨損。
 

原因2
椎間盤長時間受壓迫或受力不平均

看到這兒,坐辦公桌的上班族可能有個疑問:我坐在桌前打電腦,沒有反覆彎腰搬重物,為什麼也會椎間盤突出或磨損?或者有人連電腦都沒打,就是宅在家裡,懶懶的靠在沙發上或把腳放在茶几上看電視,為什麼椎間盤也會有問題呢?

這就是椎間盤磨損的第二個原因:在不對的脊椎排列曲線上,以固定的靜態姿勢壓迫椎間盤。比如駝背就是一個讓脊椎承受很大壓力的靜止動作,將原本腰椎前彎的曲線反方向壓成腰椎後凸,椎體往前擠,椎間盤只好往後突出。另外,當椎間盤受力不平衡,比如坐著翹腳、半躺半靠在沙發及床上等姿勢,會讓骨盆後傾,重量完全壓在腰椎四、五節上,維持這個姿勢看電視一看兩小時,這種不平均的壓力就會讓椎間盤變扁變薄。

當你正確打直身體延伸脊椎時,雖然椎盤也承受壓力,但這樣的壓力是椎間盤可以接受的,因為只要很平均的承受壓力,椎間盤非常耐重及受壓。
 

原因3
脊椎欠缺活動

第三個造成椎間盤磨損的原因是脊椎缺乏足夠活動,就是你都沒有動,脊椎就固定在那裡,像插在花瓶裡的花,固定在一個角度動都不動。
 

鄭老師的好姿勢小學堂
讓椎間盤「伸呼吸」

脊柱一定要多活動,尤其是向後伸展。以腰椎而言,往前彎叫做「屈」,往後仰叫做「伸」,什麼叫伸展?就是在最延伸的狀態下,再去做微微的後伸。伸展為什麼重要?因為椎間盤本身沒有血管供應養分,它必須靠伸展跟活動,才能經由滲透壓的作用,讓氧氣與養分進去。長期缺乏氧氣及養分,椎間盤不健康了,加上壞姿勢不斷折騰,椎間盤不磨損才怪。

總而言之,你的脊椎會結構異常,肇因於你沒有好好對待你的椎間盤,因此改變生活型態是當務之急。如果你的症狀還沒到非開刀不可的地步,我誠心建議,透過自身努力,打開可能性,給脊椎一個不開刀還能好轉的機會!

從醫師診斷告訴你需要手術開始算起,你至少有兩、三個月的黃金時間來確認是否真的需要開刀,這也是唯一的機會,如果你有心有意願為椎間盤做一些事,請把握良機,用「最小阻力之路」的思維,把「我需要解決脊椎疼痛的症狀」轉化為更積極的「我想要創造健康的脊椎」。

脊椎結構的異常肇因不良生活習慣與缺乏運動,你的首要之務就是改掉不好的生活習慣,除了立行坐臥養成好姿勢,還要施予功能訓練,讓功能失常的背部肌肉恢復功能,有力量支撐脊椎。最基本的運動就是我上一本著作︽健康,自脊來︾中所教的強背運動,切記練習時循序漸進、動作溫和。

此外,姿勢認知、動作控制、養成運動習慣等,都是你在黃金時間內的必修學分,而且成績不能低空掠過,必須拿下高分;你還必須改造生活環境,善用人體功學用品,布置出適合的居家環境及工作場域。如果你非常努力,但三個月後症狀還是沒有改善,或愈來愈嚴重,表示你脊椎結構異常的問題相當嚴重,這時候千萬不要再拖延,一定要考慮動手術去了。

但只要按照本書的教學,不必開刀就恢復健康的比例佔大多數,因為當脊椎愈來愈健康,症狀自然遠離,可別小看脊椎的自癒能力。擺脫背痛夢魘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出行動力,照顧好脊椎的健康,你會發現自己愈來愈進步,能夠戰勝腰酸背痛!

本文摘自《好姿勢,救自脊》一書,時報出版社出版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