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行銷成效的年代,還需要談品牌嗎?科技讓企業在競爭中保持優勢,但品牌影響力才是企業走得長久的關鍵。《數位時代》旗下學習平台《新商業學校》舉辦「向奧美學品牌影響力」,聯手奧美集團策略長、執行創意總監、數位長,一探品牌行銷策略與創新方案,以及Uber Eats和台灣大哥大行銷推手,進行品牌跨界對談,現場座無虛席,200位與會者一同進入既理性又感性的品牌世界。
品牌真我X文化張力,撬動消費者共鳴
奧美集團策略長施淑芳認為,經營品牌時,首先需釐清品牌內涵,她將之區分為商業企圖、企業願景、企業價值、品牌宗旨、品牌定位、調性/個性、定位支撐點這七個層次,前四個代表企業的「存在意義」,包含目標、願景、工作指導原則、價值觀等;後兩個代表品牌的「獨特魅力」,也就是品牌呈現出來的感覺和差異化;最後一個代表「商業基石」,如產品、服務、科技與創新。
奧美有套為品牌定調的工具「品牌大理想」(The Big IdeaL),透過「品牌真我」與「文化張力」兩大構面,發掘品牌與社會連結的最佳特質。「品牌真我」指品牌的偉大和美好,可以透過用戶調查、內部訪談、競品分析、趨勢研究等方式歸納出來。
「文化張力」則是消費者所處的環境中,品牌有機會加以利用的氛圍、心態或未被滿足的需求,找到人性、社會或文化的張力。最好的做法是「找對與對的選擇」,比如在孩子教養上有虎媽VS放養兩大派別,「各有支持者的時候,才有張力,品牌才會被關注。」
實際應用在品牌上,施淑芳以高鐵為例,高鐵的特色就是「快」,但只講快無法為人們創造價值。回歸品牌本質,高鐵屬於出行行業,只要人們願意出行,就有更多生意機會,但在網路發達的年代,人們不用見面也能聯絡,人跟人的接觸變少,「高鐵的競爭者不是其他交通工具,而是人們不想見面。」奧美認為應該要撬動這個文化張力,因而設計出口號「Be There」,鼓勵人們真實接觸,世界會更美好。
創意發想前,先問「好的問題」
有了品牌的理性論述後,後續則需創意為品牌注入生命。奧美集團執行創意總監蔣依潔認為,「廣告創意是科學與美學的交集,把理性的品牌戰略,用有感覺的方式傳遞到消費者眼前。」發想創意時,很重要的關鍵是「好的問題」,奧美同事常不斷向彼此拋出問題,進而找出對的問題往下發展,「好的問題才能帶出好的作品。」
比如奧美為礁溪老爺酒店操刀創意時發現一個有趣數據,台灣社會普遍存在一種「不敢休假」的現象,因工作太過忙碌或擔心造成同儕困擾,近八成上班族沒有用完年假;而台灣家庭的假期決定者大多是女性,但台灣女性卻對休假感到罪惡。
於是奧美請來全台最具代表性的職業婦女「媽祖」帶頭示範,推出「天后休假中」活動,團隊特別打造一尊媽祖偶具,親身蒞臨礁溪老爺酒店,並開設專屬IG帳號,分享休假時光,從中置入飯店場景和服務,還搭配休假金句,如「放人一假,勝造七級浮屠」、「假不在多,有休則靈」,說出上班族心聲,成功引發共鳴,最後成功帶動訂房率成長195%。「有些問題攸關生意非問不可,這是科學;有些問題問了能更深入人心,這是藝術,」蔣依潔說。
以數據為燃料,實現個人化顧客體驗
在品牌與消費者接觸的過程中,如何創造有意義的顧客體驗?奧美集團數位長郭育滋指出,品牌的致勝關鍵是差異化和個人化,奧美的方法論是整合數據、創意和技術,「以數據為燃料,從數據中找出洞察與機會,再以創意成就超乎預期的個人化體驗,同時用科技助力品牌打造自有數據生態圈閉環,幫助實現超越個人化的新奇體驗。」
傳統觀念認為顧客體驗就是區分市場區隔,為不同客群設計不同體驗。但郭育滋提出「人物誌」(PERSONA)的概念,有別於市場區隔是將廣大市場劃分為較小群體,常用指標為地區、年齡、性別、收入、生活方式、購買頻率等;人物誌則描繪了特定目標客群,包含詳細的個人資訊、行為模式、動機、目標和痛點,把他們當成一位活生生的人,幫助行銷人員更能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比如日本知名牛乳品牌関牛乳(Seki Milk)發現,在日本約有65%的小學生沒有將午餐牛奶喝完,不僅浪費食物,還少了營養。因此関牛乳和奧美聯手打造「牛奶漫畫」,在玻璃瓶上用白線繪製漫畫,只要喝完牛奶,就能看到完整漫畫,善用孩子們喜愛有趣漫畫的心理,成功讓空瓶率提升30%。郭育滋認為,「這幾乎是顧客體驗的最高境界!不僅改變顧客行為,又解決商業問題,簡單又有效。」
面對市場考驗,品牌再造升級
在最後的對談環節中,請來台灣大哥大整合行銷傳播暨會員平台處處長吳育達、Uber Eats台灣行銷總監陳仁芸和施淑芳、郭育滋進行跨界對談。台灣大哥大和Uber Eats都經歷品牌再造(rebrand)的過程,吳育達認為,當市場競爭加劇或競爭格局重組的時候,為了保持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也讓品牌能夠與時俱進,此時就該考慮品牌再造。
電信業最慘痛的一疫,就是2018年的「499之亂」,當時很多消費者對電信業的印象不外乎是笨水管、通電話,如果不改變,3、5年後當通話需求銳減,客群也會流失。正好2019年5 G時代來臨,給了消費者體驗更多數位服務的機會,台灣大哥大喊出新口號「Open Possible」,打開生活無限可能,也更新Logo和品牌識別,呈現更年輕的品牌形象,持續帶領台灣大哥大邁向千億級的電信科技公司。
陳仁芸則認為,「當過去的成功沒有辦法帶你繼續前往想要去的地方時,就需要rebrand。」Uber Eats剛登台時,從大數據中發現大家最煩惱晚餐吃什麼,因而創造一句經典台詞「今晚我想來點」,引起廣大迴響,一時間蔚為潮流。
但當Uber Eats擴張到生鮮雜貨外送時,卻發現和「今晚」沒有太大關係,於是開啟一系列品牌再造,從「吃的用的就這樣點」,到如今大家看到的「(應該)都點得到」,陳仁芸不諱言,由於過去的成功,「要斷捨離是一件很痛的事!」但也因為過去累積的品牌資產,讓Uber Eats不需從頭開始,比如聽到叮咚門鈴聲或看到綠色紙袋,就想到Uber Eats,「可以運用一些大家有記憶的元素,去發展新的品牌溝通。」
施淑芳呼應陳仁芸的分享,「不是rebrand之後,就要什麼都丟掉,你最美好的資產,還是有一大群人喜歡,所以rebrand的關鍵是,如何保有原本最好的地方,但又帶來新意。」郭育滋則建議企業可從數據中發現端倪,比如有群忠誠客不再回頭,或消費行為模式異常時,或許就是開啟品牌再造的最好時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