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戰後台灣政治史料」新書發表 國史館:有助戰後台灣史研究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01月19日03:30 • 發布於 01月18日03:37 • 劉品希採訪

國史館今天(18日)舉辦「戰後台灣政治史料」新書發表暨座談,館長陳儀深致詞時表示,他一向重視口述歷史及檔案應用的研究取徑,這也是國史館行之有年的政策實踐,相信對戰後台灣史研究的推動與深化具有相當程度的作用。

國史館本次新書發表《陳誠先生日記(增訂版)》、《國內安全委員會檔案選編》、《從戒嚴到解嚴史料新編》、《戰後台灣政治案件—台灣獨立聯盟史料彙編》及《戰後台灣政治案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相關案件史料彙編》等5種新書,包括呈現戰後台灣政治發展史,以及戒嚴體制下情治機關間對重大案件的討論與決議等,尤其凸顯蔣經國出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至國防部長期間的「軍特統治」脈絡。另外也可見當年政府如何布置「內線」進行監控、分化,這些「內線」亦不乏日後活躍於政壇的內閣官員。

陳儀深指出,國史館在去年5月18日曾發表上半年的新書,這次則是去年下半年的工作成果,且上、下半年的出版內容具延續性。陳儀深強調,這不但是他個人長期以來重視口述歷史及檔案應用的研究取徑,也可說是國史館行之有年的一種政策實踐,相信對戰後台灣史研究的推動與深化具有相當程度的作用。

陳儀深並特別感謝出席這場新書發表的前監察院長陳履安授權國史館出版前副總統陳誠的日記增訂版。他指出,在1949年國共內戰方殷、蔣中正預見局勢不妙,必須準備大撤退、大遷徙的那一年,是由陳誠來台擔任省主席,一方面推動土地改革、幣制改革,一方面也開啟長達38年的戒嚴,包括他後來擔任行政院長的作為,對於20世紀下半葉台灣的發展、台灣人的禍福與苦樂影響重大,所以陳誠的日記對於重建這段歷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增訂版也填補了不少歷史研究的空白。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