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紓壓卻不想運動?有「被動式運動」之稱的按摩,成為現代人放鬆的首選。但你知道嗎?這股龐大消費力驅動下,台灣的按摩產業在五年內家數成長超過70%,家數進逼全台超商總數!當中,擴張速度最快的非「不老松」莫屬。這家創立僅約10年的產業後進者,在全台遍地開花,開出超過20家分店,不老松為何能將勞力密集的「手工業」按摩店規模化,一舉成為業界龍頭?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9年相關按摩業的登記家數約7000家,2024年已突破1.2萬家,五年內成長約74%,密度之高,幾乎快追上便利商店總數的1.3萬家!
在全台破萬家的按摩店中,《遠見》探訪多家指標業者,業界公認擴張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就是「不老松」,以日式禪風裝潢、24小時營業、龜苓膏和養生湯品為其三大特色,目前在全台有21家據點,就連東部也有分店,它是什麼來頭?
三策略突圍,不老松十年躍居按摩業龍頭
不老松的創辦人吳明曉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時透露,曾是年薪千萬的資訊業超級業務員的他,因為熱愛按摩,十多年前決定轉換跑道,進軍按摩業。
他回憶:「我和老闆娘當時常去按摩,每次按摩,師傅關上門就開始痛罵老闆,讓我們覺得這行業應該不難做(只要讓師傅願意留下來)。」2012年,旗下首家「春不荖足湯養生館」正式成立,就位於台中台灣大道上,緊接著在2015年創立「不老松」品牌,吳明曉迅速找準定位,從傳統按摩業中殺出一條差異化路徑。
不老松創辦人吳明曉。黃菁慧攝
整體而言,吳明曉帶領不老松以三策略突圍,首先是制定透明的「拉牌」系統。
有按摩經驗的人一定不陌生,走進按摩店、確定師傅後,插上師傅的代號牌,開始起算時間。「傳統這個行業都是手工拉牌,不同顏色代表上班、休假或外出,但容易有人為弊端,比如(師傅彼此之間)我跟你比較好,幫你代插牌,」為解決人為管理弊端,吳明曉斥資1500萬打造「拉牌系統」,確保師傅排班透明、公平,將制度透明化後,透過休息室內的大螢幕便將流程一覽無遺。
第二個策略是按摩流程標準化。按摩店百家爭鳴,各店風格乃至同店的師傅技法都有差異,常讓消費者沒有一致的體驗。為此,吳明曉制定明確的SOP服務標準,每個流程都有固定步驟和時間,顧客進店第一站體驗的是足湯。
「足湯池設定38到43度,左右腳各按摩15分鐘,傳統都沒有這些服務流程,之後才是肩頸舒壓10到15分鐘、頭部5分鐘,再到全身。一整個流程大約一小時,服務結束後,客人免費的龜苓膏,如果餓了,我們也有加購的養生湯品。」
創新「老點制」提升回頭率
第三個策略是創新「老點制」,增加回頭客。按摩業的師傅大多是承攬制,流動率極高,每筆客單的收益,業者與師傅一般採用5:5的分成模式,吳明曉設立新的「老(勞)點制」,每位師傅的回頭客可多提成10%,旨在激勵師傅提升服務質量,同時提升「回頭率」。
所謂老點是指「指定率」,一般來說,愈多顧客指名的師傅,其額外獲得的提成就愈高,不老松旗下分店至少有三成以上是回頭客,《遠見》實地走訪台中春不荖足湯養生館,就有一名80歲婦女,每週至少三次要此讓指定的師傅按摩。
涵蓋疫情封鎖的停業期,短短12年間,不老松一躍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按摩連鎖品牌,除基礎的全身按摩和足底按摩服務,集團更細分出「足松」(100坪以下)、武松(50坪以下),品牌平均客單價約1300-1600元,40歲以下客群占8成,儼然成為年輕族群最愛的按摩品牌。
吳明曉制定明確的SOP服務標準,每個流程都有固定步驟和時間。黃菁慧攝
按摩業難以量化,因為「人」?
以按摩產業擴張速度和不老松的發展軌跡,雖然看似利潤可觀,但為何按摩業卻鮮少出現大規模連鎖品牌?
「要幫客人脫鞋、提鞋,長時間體力活,不是外界能想像到的辛苦!」吳明曉感慨,「人」始終是按摩產業無法快速量化的主因。且由於按摩產業發展歷史,曾被歸類於八大行業之一,導致不少人對其存在刻板印象,直接影響產業形象與人才吸引力。
深知按摩是勞力密集型的「手工業」、留才不易,吳明曉推行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模式」。他將員工視為「合伙人」,透過配股機制,讓師傅與管理層成為分店股東,增強歸屬感與忠誠度。2023年創立的新品牌「筋武捫運動筋膜按摩」(30~50小坪數),鼓勵旗下門店師傅創業圓夢展店,新品牌發展一年多,平均客單價一舉提升至2000元,且九成都是年輕客群。
因應後疫情時代產業變化,也看好運動按摩的高端市場前景,吳明曉以「三輕」展店布局:輕資產、輕技術、輕管理展店,持續讓傳統按摩產業創新轉型並永續發展。
手舞足道休閒餐旅事業集團旗下的品牌不老松、勁桑、足松、春不荖等快速展店至21家,是台灣最大的按摩連鎖品牌。黃菁慧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