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博士生葉霑追查出中國一名副教授跨領域抄襲台灣碩士生論文,質疑有買賣行為,找來各領域人士代抄台灣的學位論文。對此,曾在中國大學任教的學者吳強指出,跨領域發表期刊論文的情況,在中國學術界很常見,但不致於到買賣的地步,主要是大學教師為了達到各校訂定的發表門檻,換個領域發表,有時更容易登上期刊,所以這名副教授才會跨域抄襲。
為達標拚「斜槓」 抄襲還要跨領域抄
中國大學一名王姓副教授近兩年陸續抄襲台灣學位論文,抄襲的主題橫跨當代台灣非虛構寫作、北宋閱讀史、京劇研究、邊疆藝術研究,內容陸續刊登在中國學術期刊「文學評論」、「中國出版史研究」、「戲曲研究」以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葉霑近日在臉書上說明這名副教授的抄襲梗概,並質疑這個人可以跨領域抄襲,可能是透過買賣交易,雇請各領域的熟悉者惡意對台灣學位論文進行「代抄服務」。
中國學者吳強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政治學系講師,他分析,這不致於到買賣的程度,但這是在中國常見的現象,因為不少大學訂出的論文發表門檻和評比制度實在太嚴格,所以迫使教師想盡辦法登上各大期刊。
吳強:『(原音)有相當多的大學教師為了發表,他不是發表本科專業的論文,而是發表其他專業的論文,其他專業的論文可能對他來講,也存在一些更容易發表的渠道,比如像新聞學者發表一些戲曲方面,可能戲曲方面在中國大陸研究水平比較低,發表的競爭程度也比較弱,這種情況下,他發表的容易性,他的難度比較低,我知道相當多為了發表、為了提升職位,他會寫出很奇怪的其他領域論文,其實這個人可能對這領域沒有做任何的研究,但是他會發表,這在中國大陸不能說很普遍,但也是相當多的。』
變相抄襲內幕曝 寫太好先被「退稿」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中國有些大學教師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爭取發表量,吳強提到,還有各種變相抄襲的行為,像是採取學術剝削,有教授會把研究生的論文,以聯合署名的方式將自己列為第一作者,來維持每年一定的發表量,他強調,這如果屬於共同指導,某種程度還能被接受,可是有的教授即使沒有指導學生,也會這麼做,甚至更誇張的,還有看過教授把自己變成唯一作者,完全拿自身權力進行學術剝削。
吳強說,還見過具有一定地位的大學教授在主持學術期刊核稿評定時,看到一些好的論文,就先「退稿處理」,再「化為己有」,改上自己名字後,到其他期刊上發表,而這些研究生只能「啞巴吃黃連」,如果敢投訴,將來也難在中國學術界生存。
吳強:『(原音)他就欺負這個研究生,因為研究生被欺負了,對他來講,這個欺負就欺負了,他是權力地位很不平等的狀態,這種現象是蠻多的。』
學術造假案例多 還拍成網路劇
有關學術倫理、論文抄襲的話題,還成為中國短影音的主題,台灣升學資訊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表示,她曾看過學術造假的網劇,顯現這個問題在中國大陸社會備受關注。魏佳卉:『(原音)哇!網劇居然在講一個醫學院的學生,一個做實驗研究室,A研究室抄B研究室,然後教授跟學生都被撤銷學位這樣子,我覺得還蠻好笑的。』
魏佳卉談到,中國大陸的教育部門近年致力改善學術造假的風氣,所以面對這次有大學副教授被爆出跨領域抄襲論文,校方的處理顯得明快,武漢輕工大學網站隨即下架了與這名教師相關的訊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也宣布對這位博士後研究員「退站」處理。
她強調,這樣的快刀斬亂麻,並不是因為這起事件和台灣有關,而是中國大陸官方現在就是將學術造假視為必須要處理的問題。魏佳卉:『(原音)因為在他們那邊的氛圍是希望能夠回歸到一個至少在學術領域他們中國是強國嘛,要有展現強國的能力,然後不能再去抄人家了這樣子。』
學校不負責任急忙切割 教授內鬥也現形
魏佳卉並提及,各校教授如果之間有鬥爭,此時內鬥也會浮上檯面。魏佳卉:『(原音)就是教授也鬥來鬥去啊,你鬥掉他,我是不是「就起來了」,而且他這個東西是完全沒有任何「含扣」的空間,他是整本給它拿下去抄啊,這也沒什麼好講的,在現在對岸的一個學術氛圍裡面,誰只要論文抄襲、學術造假被抓到,就是立刻開鍘。』
吳強則指出,學校的快刀斬亂麻,反映出想把自己和學術醜聞切割的心態,而且試圖避開學校給老師們過大壓力的內部管理問題,並以中國官場式的處理模式將這名老師「開除」,這只能顯示中國的大學現在處於一種很緊張的社會狀態,所以對於醜聞曝光具有高敏感度,但治標不治本,絕不是負責任的表現。
延伸閱讀
台灣博士生踢爆中國副教授狂抄論文 意外帶動「兩岸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