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本週宣布赴美投資加碼1000億美元,消息一出外界驚恐是否台灣將有事?包括技術流失疑慮、在台灣投資是否相對減少?以及川普實際上將給補助?這位一週內被台美總統召見,堪稱「全球最重要董事長」的魏哲家,在6日與總統賴清德於總統府舉行記者會中,針對這些問題有問必答,本文整理重點一次看。
台積電日前宣布,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建立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與一座研發中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魏哲家在記者會上直言,這項決策是「完全基於客戶需求」,並非外界所說的政治考量。
台積電為何要去美國加碼投資?
首先,魏哲家在記者會中強調,台積電此舉是為了滿足美國客戶的需求,並非因外界猜測的政治壓力所致。他強調:「台積電不怕競爭,只要求公平」,保證這筆投資不會影響台灣的資本支出與產能發展,台灣生產線仍將持續擴建,甚至需要政府加速提供更多土地與人才。
「我們到每個地方蓋生產線,都是因為客戶的需求。四年前到美國,現在擴大投資,也是因為美國客戶的需求遠超我們現有的產能。」魏哲家說,並強調,在做出投資決策前,台積電已與所有客戶溝通,確認市場需求遠超預期,才決定大舉投資美國。
針對外界關心美方是否施壓,總統賴清德回應,台積電的全球布局是企業自主決策,政府並未受到美國壓力影響。他進一步表示,台積電的投資不僅提升自身競爭力,也能帶動台灣協力廠商進入國際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具正面效應。
總統賴清德回應,台積電的全球布局是企業自主決策,政府並未受到美國壓力影響。擷取自總統府直播
台灣擴廠計畫會有改變?
魏哲家在記者會中數度強調,美國的投資計畫不會影響台灣的生產與擴廠,反而需要加速擴建台灣廠區,以應對持續增加的市場需求。
「這不是法說會,但我可以說,我們所有的產能都被訂滿了,明年、後年甚至未來幾年的新建產線都已經售罄,還是不夠!」他表示,客戶對AI運算的需求爆炸性成長,使得台積電在全球擴張腳步加快。
目前,台積電在台灣已規劃新建11座晶圓廠,但魏哲家坦言,擴廠仍面臨土地與人才短缺問題。他透露,已向賴總統請求協助,希望政府能夠加快提供土地,以便台積電在台灣持續擴張。「台積電的同仁都很努力在生孩子(笑),但我們還是擔心未來人才供應不夠!」魏哲家幽默地說道,引起現場笑聲。
美國研發中心設立,核心技術優勢不見?
外界關心,台積電赴美設立研發中心,是否意味著技術外流,或台美技術發展會有世代落差?對此,魏哲家回應,美國的研發中心主要是為了讓當地生產線具備技術自主性,不必所有問題都回台灣請示,但真正的核心技術仍會留在台灣。他強調,台積電的技術進步並非單靠研發,而是透過生產經驗累積(Experience Curve),研發出來的技術仍須透過量產優化,才能真正成熟並應用在市場上。
「研發團隊做出來的技術,我們非常感激,但還不夠好,因為量不夠大。」魏哲家解釋,技術只有經過大量生產測試,才能真正穩定。因此,台積電的策略是在台灣進行技術研發、優化,並逐步導入生產線,再擴展至其他國家。
魏哲家在記者會中強調,台積電此舉是為了滿足美國客戶的需求。擷取自總統府直播
川普有可能廢晶片法案,提供其他補助?
今日記者會上,記者詢問如果美國前總統川普重新執政,可能廢除現行的「晶片法案」,台積電是否會受到影響?魏哲家則語帶堅定地表示,台積電的成功並非來自政府補助,而是來自自身的技術與客戶合作。
「我們不是因為補助才去的!我們只要求公平競爭,我們在哪裡建廠,都是最棒的。」他進一步解釋,台積電的技術進步與客戶密切合作有關,「Grand Alliance(大聯盟)」的模式,使台積電與供應商、客戶及內部團隊緊密合作,加快技術發展。他認為,不論美國政府是否提供補助,台積電都能保持領先優勢。
這場記者會明確傳遞了幾個重要訊息:台積電的美國擴張是基於市場需求,並非政治壓力所致;台灣仍是台積電的技術研發與生產核心,美國的投資計畫不會影響台灣擴廠計畫;政府將協助台積電在台灣取得更多土地與人才,以維持競爭優勢。
無論如何,從這週台美總統都密切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接觸看來,台積電確實是目前全球最關鍵的企業之一。未來台積電如何在地緣政治影響下持續保持優勢,將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