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高嘉瑜於11月22日在自己臉書貼出租屋處的實景照,由於「成百上千」件衣服堆積如山,再加上完全泛黃的枕頭,令人推測或許是「囤物症」(亦稱為囤積症或儲物症)使然,導致她無法好好整理房內與定時淘汰物品,目前在網路上引爆諸多討論熱潮。
高嘉瑜住所凌亂不堪而引起熱議
根據民視新聞報導,北榮精神科醫師劉慕恩說「這類的患者,除非他自己真的看不下去,或他的家人受不了了,他才會求助,所以大部分的都是屬於隱藏型的,這樣的行為可能一方面是,緩解他的焦慮,或者是獲得他的成就感。」
但也有網友解釋,囤物症患者不一定會將物品散落或是呈現未整理狀態,所以高嘉瑜的狀態不算典型囤物症行為。針對高嘉瑜臥房的凌亂不堪,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那只是偷懶與邋遢,談不上什麼病與症吧。」並進一步說明,「其實囤積症的人,很多都整理得很整齊,連一個用過的塑膠袋都折到宛如熨斗壓過,不會把房間弄成狗窩。當然,也有老人家收破爛,原本可以整理,後來亂掉了,成了垃圾堆,這通常是認知功能退化的跡象。」
囤物症潛在的危險性
不論如何,以居家安全來說,過多的雜物會使人絆倒,或是看不見電線走火的火花等,如果因為雜物堆積而聚集蟑螂老鼠,對於健康衛生來說也是一大隱憂。你家也有一位囤物症/儲物症家人嗎?如果他們有以下這3點狀況,那麼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囤物症。
1. 物品難以丟棄、難以割捨
2. 極度想要保存與收藏,儘管物品沒有用處
3. 住所凌亂不堪
如果我有囤物症家人,該如何採取行動呢?
不過如果和家人分居的話、只有下班時間才有空的上班族該如何是好呢?以下提供5招好好和囤物症家人共處,一起改善凌亂囤物的居家環境。
1. 認識疾病
了解症狀會發生的原因更能幫助你掌握家人身心靈狀況,大部分囤物症/儲物症的人和家庭成員的關係較為疏離,有研究調查顯示大部分為空巢期的長輩,可能因獨居而產生的寂寞感轉移到物品上,藉由收集、囤積來獲得安全感和穩定感。
2. 避免強行丟棄
不可過度堅持要丟棄他們的收藏囤積的物品,對於患者來說,那些物品是精神上的託付,不是垃圾。如果試圖強行打包丟掉,可能會引起彼此之間的劇烈爭執,不利於家庭親子關係。
3. 避免送東西
如果有囤物症家人,記得務必別再增加家裡的東西讓對方繼續囤積下去,例如送禮、送衣服、送水果等。
4. 懂得鼓勵、下班後多陪陪家人
如果家人已經開始整理、打掃囤積的物品,記得給對方好好鼓勵,畢竟許多患者可能因為物品過多而放棄整頓居家環境,此時家人的精神支持、口頭鼓勵都會是一大助益。此外,平時下班後多多陪伴家人,偶爾一起用餐、一起話家常,都會是緩解囤物狀況的溫和方式;如果下班後不方便的話,用LINE打電話聊天也是可以的唷。
5. 適時尋求協助
囤物症狀如果相當嚴重,例如居家環境被物品堆積到難以行走,或是溝通時屢屢發生衝突,甚至發現有憂鬱症傾向,請務必向醫療單位尋求協助。
協助囤物症家人慢慢走出來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要好好了解原因,才能給予正確的支持,也建議家人持續鼓勵與支持對方,讓對方知道你很在乎他、也願意陪伴他,讓生活更有彼此的關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