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采薇
圖片 : 攝影/陳睿緯
這家台灣鞋靴廠不做一般的運動鞋,以傑出的研發能力,讓曲棍球領導品牌Bauer找上門。
憑曲棍球鞋、越野摩托車靴等功能型鞋靴,做到全球代工市占第一。
直排輪、溜冰鞋、越野摩托車靴等鞋款,在展示架上一字排開,這一雙雙上千至萬元的功能型鞋靴,雖性能各異,但都是來自台灣製造商「民盛應用」,且市占率高居全球之冠。
民盛成立於1977年,最早以滑板、直排輪發跡,後來陸續跨足功能性運動產品,包含曲棍球、越野摩托車、棒球和袋棍球的鞋靴與護具,知名運動品牌Bauer、Alpinestars、Easton、STX等都是他們的客戶。
2024年,該公司年營收達26億元、前11月每股純益(EPS)7.4元,並於2025年1月6日,以每股120元登錄興櫃。
民盛應用之所以能繳出這張亮眼成績單,靠的是創辦人暨現任董事陳泰亨的洞察力與研發實力。
毛利高出普通運動鞋1成
隨手拿起身旁一雙曲棍球鞋,陳泰亨自豪地介紹著,這些工序繁雜的產品,雖然訂單不如一般運動鞋數量龐大,毛利率卻比普通運動鞋高出1成左右。
時間回到1977年,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畢業的陳泰亨因為對貿易有興趣,加上英文能力不錯,創立民盛,主要負責接待來台找尋供應鏈的美國品牌。
期間他注意到美國流行的滑板和四輪溜冰鞋,看準這個產業在台灣仍是藍海。主動找接待過的客戶談合作,成為中間零件採購的貿易商,一腳跨進運動產業。
累積一定經驗後,他更決定進一步轉型製造業,「大客戶都要驗廠,若沒有自己的工廠很難爭取對方信任。」1982年,他用過去打拚存到的資金買下中壢廠房,憑藉先進者優勢及對整體產業的熟稔程度,逐步擴大生意。
「當時台灣滑板年出口15到30萬件,二成以上來自我們。」陳泰亨自豪地說,滑板生意巔峰時,1年營收能達數百萬美元。
他沒料到的是,1985年,任天堂紅白機遊戲「超級瑪利歐兄弟」席捲全球,四輪溜冰鞋不再熱門,逼得客戶在兩周內砍掉8成訂單,最慘時營收僅剩幾十萬元。
陳泰亨沒有坐以待斃,一次赴美參展的機緣中,從其他廠商口中得知,雖然四輪溜冰鞋衰退,但直排輪卻逆勢崛起。曾經有生產四輪溜冰鞋經驗的民盛,也因此拿下直排輪的訂單。
只是,兩種鞋款組配上相似,設計卻截然不同。當時,客戶要求他們必須花數百萬元從義大利進口鞋殼模具,導致獲利被嚴重壓縮。
不願一直受制於人,陳泰亨帶領公司團隊南下與台中模具廠聯手,自行抓 尺寸開模 ,花費一年多時間,成功讓自製模具通過品牌方認證,不但省下進口費用,毛利率更提升逾6成,也讓公司重新步上成長軌道,並於1990年赴泰國設廠。
陳泰亨記取教訓,不將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開始布局其他產品。1995年,美國坐二望一的曲棍球品牌Bauer來台找供應鏈,他隨即與一家高雄曲棍球具廠合作研發,跨界生產曲棍球鞋。
當時台灣許多代工廠也逐漸崛起,陳泰亨深知,要抓緊客戶,必須做出差異化。
代工廠罕見的研發客製力
舉例來說,曲棍球鞋為保護腳踝不扭傷,多達4、50處部位要車縫,還得加上化學藥劑使布料硬化,但如此一來鞋子變重,影響運動員移動速度。
於是,陳泰亨花了半年時間,與團隊研發出將直排輪的塑膠殼套用到曲棍球鞋上的技術。經過上百次縫紉、試錯,開發出外面布料、裡面塑膠的集合式內襯,不僅輕量化、成本低,也加快產製速度,成功讓客戶買單。
延續創新精神,如今民盛光研發團隊就多達110人,每年支出3%營收用於研發。近年又陸續開發出十多項專利先進鞋靴材料,也導入數位化的庫存管理與製程,即時反映各種客戶需求。
如一位品牌客戶評價,民盛具備業界代工廠少有的客製化能力,若想在產品上添加球員姓名、號碼等,只要傳送照片,民盛就能在四到五周內交貨。
憑藉口碑和不斷找尋新商機,民盛在2000年後又成功跨足摩托車靴、棒球護具等產業。
2000年,年近70的陳泰亨,為永續經營決定出售公司,由全球最大高爾夫球桿頭製造商復盛應用取得85%股份,自己則退居董事。復盛應用財務長、民盛應用董事長許廷儀則說,復盛正積極發展非高球產業,新經營團隊加入後,亦計畫以民盛為平台,併購更多運動產業與發展自有品牌。
然而,隨著規模擴大,陳泰亨坦言,這些工序複雜的功能型鞋靴,仍有2到3成工序必須仰賴人力,如何接續人才與提升自動化,是未來永續經營的挑戰。
更多今周刊文章
天喜旅行社郭正利40億身價一夕負債14億,賣麻油雞抱憾去世…為何能讓600名員工情義相挺至死?背後故事讓人淚崩
6年燒光2千萬退休金!勞保勞退5萬不夠用,71歲阿伯重當社畜啟示:為何多數人省錢一輩子退休10年內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