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邁向全新里程碑,不僅正式啟用全新會所,提供藝術產業更完善的專業交流空間,更將啟動藝術管理學院,以系統性培育新世代藝術市場專業人才。同時,畫廊協會將於今年推動台南、台中、台北三場藝術博覽會,並於十月中旬推出第二屆台北藝術週,延續「藝術融入城市生活」的理念,深化台灣藝術市場的多元發展。
新會所落成—打造藝術產業交流與學習平台
畫廊協會新會所將於2025年2月17日正式啟用,地址座落於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268號10樓,鄰近科技大樓捷運站、北師美術館及台大校園,擁有絕佳的地理優勢。這項搬遷計畫歷時一年半,由第15屆理事長張逸、第16屆理事長陳菁螢與兩屆理監事團隊共同推動,象徵協會在專業化與國際化發展上的堅定承諾。
理事長陳菁螢(左一)致詞
新會所的空間規模較原光復南路舊址擴大近80%,除了作為秘書處辦公空間,更設有兩間大型會議室,將開放予會員與藝術產業專業人士舉辦會議、講座與交流活動,打造藝術產業資源共享平台。此外,這裡也將成為協會規劃培育人才、推動產業學習的據點,為台灣藝術市場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藝術管理學院啟動—培育藝術市場專業人才
隨著全球藝術市場的發展,專業藝術經紀與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畫廊協會將於新會所內正式啟動藝術管理學院,透過產業實務課程,系統性培養台灣藝術市場專業人才,涵蓋以下四大核心領域:
1.產業政策與市場趨勢—解析台灣與國際藝術市場政策與發展動向。
2.國際藝術市場經營—探討全球藝術市場運作模式,強化產業競爭力。
3.藝術史與收藏知識—提升藝術鑑賞力,深化藝術品收藏與管理能力。
4.藝術品保存與修復—教授藝術品購藏、保存、修復等實務技術。
這些課程將由業界資深專家及國際藝術機構合作開設,期望透過產業共學,強化台灣藝術市場的專業度,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2025藝術博覽會主題:「平等與多元包容」
畫廊協會主辦的三場藝術博覽會將於今年陸續登場,分別為:
- 台南藝術博覽會(2025年3月)
- 台中藝術博覽會(2025年7月)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藝術週(2025年10月)
今年博覽會將以「平等與多元包容」為主題,回應當代藝術對社會議題的探討,並展現台灣文化的多元融合與創新力。透過策展與論壇,邀請國內外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與藝術產業專家,共同探討藝術在不同文化、身份與觀點交織下的角色。此外,畫廊協會將深化「飯店型藝術博覽會」策展模式,結合異業合作,推動藝術與商業、生活空間的跨界交流,讓藝術融入更廣泛的生活場域,拓展藝術市場的新可能性。
2025台北藝術週—城市藝術生態再進化
2024年首度推出的「台北藝術週」,獲得熱烈迴響,並收集到來自藝術愛好者、藏家與參展單位的寶貴回饋。基於此,畫廊協會將於2025年10月中旬推出2025台北藝術週,理事長陳菁螢表示:展望2025年,台北藝術週將深化城市導覽(Art Tour),帶領國際貴賓與藏家深入探索台北的藝術生態。同時,將大幅提升國際交流規模,邀請更多國際媒體、策展人及館長來台,促進台灣藝術市場與全球的連結。這些舉措將進一步鞏固台北藝術週作為區域性藝術市場穩定力量的角色,持續推動台灣藝術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
今年台北藝術週將聚焦於地方文化與社群互動,規劃多元展覽、藝術導覽、跨界論壇等活動,並與藝術空間、畫廊及文化機構合作,讓藝術成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台北藝術週將持續發展公共藝術與策展計畫,推動更多藝術教育與藝術體驗活動,促使藝術產業與城市共生共榮。
推動產業發展,共創藝術市場新未來
畫廊協會透過新會所的啟用、藝術管理學院的成立,以及三場藝術博覽會與台北藝術週的推進,將進一步強化臺灣藝術產業的專業化與國際連結。陳菁螢指出,畫廊協會積極推動藝術市場的穩定發展,透過與國際品牌合作及擴展藝博會內容,維持台灣藝術產業的競爭力。同時,協會也將積極向立法院及相關民意代表爭取支持,希望政府能關注台灣藝術產業的長遠發展。目前,許多藝術家受邀參與國際雙年展,然而由於經費申請的不穩定,會影響藝術家參與國際展會的計畫。因此,協會將持續爭取政策支持,確保台灣藝術界能夠與國際接軌,並透過各方合作,為藝術產業發聲。我們期待提供更多元的藝術學習與交流機會,打造更完善的藝術市場環境,並促進藝術價值的長期發展。
未來,協會也將持續拓展跨界合作,串聯藝術、科技、文化、商業等領域,讓藝術不僅止於展示與收藏,更能成為社會發展與文化創新的核心動能,推動臺灣藝術市場邁向更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