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談異鄉,我們來聊自我旅程的進化。很多人認為,看一個人,不論他是男生還是女生,長大的關鍵,在於社會經驗的累積,或者是否能夠對家庭或孩子全心全意地付出。
但我卻認為,人是可以透過練習來讓自己成長,而這個練習,不是透過外在的環境,而是讓自己學會說「不」、接受別人的「不」,和回答「不客氣」。要向對方說「不」,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地那麼容易。
或許是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已經習慣去接受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和說法。我在年輕談戀愛的時候,我總是相信只要自己能夠盡力地去滿足對方所有的要求,不管自己是否喜歡,我就可以得到自己應得的回報──對方會覺得我對她很好;
在與朋友的聚會活動裡,我也常常為了避免一些麻煩或者是紛爭,而去同意一些自己內心本來不同意的事情;甚至在工作的場合當中,我也常常會無條件地幫助同事分擔業務。
除了認為自己需要人脈之外,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從小到大別人總是告訴我「吃虧就是占便宜」的自我安慰,亦或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崇高理想。
(延伸閱讀:總先為他人想,你也有「好人病」嗎?專家建議:設立「心理界限」,別讓好意變負擔)
圖片|Photo by Monstera Production on Pexels
不自覺地想當「好人」,其實是沒自信
日子久了以後,我發現我養成了不會拒絕別人的習慣。這個習慣並沒有帶給我更愛更體貼我的女朋友,或者是對我更好也願意相對付出的朋友與同事;相反地,我彷彿喪失了人格當中最重要的自信心,也常常自己獨自地生著悶氣。
因為我總是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總是覺得自己被迫去浪費時間。我的這個壞習慣,甚至有些時候讓我變得軟弱與猶豫不絕,因為我深怕拒絕別人、深怕別人會覺得我「不好」;
甚至更嚴重點,我開始變得有些自卑、開始隱藏自己的缺點,有了一些不該有的包袱與壓力。這樣的惡性循環,我彷彿喪失了瞭解自己到底要什麼的能力,因為我總是認為自己只要接受別人的要求,別人就會覺得我是一個「好人」。
但「好人」是不能夠在個社會上立足的。先不論職場,記得我剛去美國的時候,只要是出去跟朋友的聚會,我總是最安靜的那一位。也不是說自己的語言能力有多差,而是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想法可以參予人家熱烈討論的議題。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一方的意見我同意,另一方的意見我也不能夠反對,我甚至沒有辦法組織一些自己的意見,因為深怕我說出來的觀點會有人「挑戰」,甚是會被取笑。久而久之,在聚會上自己總是被忽略的那一位,因為就算被 cue 到給予意見,我也還是說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想法。
直到我在念會計碩士的時候,一門商業法的課程,才真正地點醒了我獨立思考的重要性。那門課的教授的本業是一名律師,所以他的授課方式,就像是在法庭裡頭原告與被告的答辯一樣地精彩。
每當他有一個問題丟出,他會先隨機點選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然後再點選其他同學表達是否贊成那位同學的論點並且給予原因。最後,他會把班上同學分成贊成與反對的兩派,然後進行辯論。
這對一般美國學生來說都相當的困難,更遑論母語不是英語的我,要在短短幾十秒之內就表達自己的想法,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當全班都安靜地在聆聽你的回答時,更會讓人腦筋一片空白。
不過美國的學生可能對於這種狀況早就已經習慣了,我發現不管在場的學生回答地多麼不好,或者是英文說得多麼不流利,大家還是安靜地聽完那位答話者的答案,沒有一絲地不耐,也沒有一絲地訕笑。
甚至每當我覺得我的答案沒有很好的時候,後面總是有各種贊成與反對的聲音,代表他們真的有把我說的答案,完整且尊重地聽進去,並且給予適當的支持或者是批評。
(同場加映: 為別人著想的你,有為自己想嗎?關係心理學:運用「我訊息」,表達內心渴望)
圖片|Photo by Yan Krukau on Pexels
「思考!我要你們思考!你們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怎麼分析這個議題,然後給出自己的論點。」教授在每堂課上,總是強調著這個觀念。
「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怎麼分析這個議題。」這句話就像是當頭棒喝,顛覆了我年輕時的世界。原來,在這個世界上,你得到分數並不是因為你答對了某個是非題,而是你能夠闡述自己的想法,完善地回答一個「開放性」的論點。
只要你能夠有完整的論述支持自己的答案,你的答案就是正確的。
好人總是不被愛?人們傾向與「尊重自己的人」交往
而這個觀念,或許也說明了如何與人交往,甚至是在職場當中生存下去。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多數人在選擇對象的時候,不喜歡「好人」。
如果在一段感情當中你是一個「好人」,代表沒有自己的主見,總是必須要依賴對方的意見,而多數人喜歡的,是有肩膀和自己想法的人,是一個了解自己目標和願意去爭取那目標的另一半;
是懂得在什麼時候可以理性地跟他說「不」的終身伴侶;而不是對凡事都同意和避免紛爭的軟弱。
在西方的職場上更是如此,在會議裡頭,不管是在美國或是瑞典,我往往可以體驗到下屬與長官辯論的鬧哄哄景象,而上司也常常會詢問當時我們這些菜鳥的意見,並且認真地作筆記。
(猜你想看:不好意思拒絕、小劇場不斷,你有這三種「人際關係過敏」嗎?守住底線就不怕)
圖片|Photo by Ivan Samkov on Pexels
通常在這裡被快速升職的,不是那些工作最認真的人,而是那些最會在安靜的時候提出意見,和懂得在適當時刻說「不」並且能夠理性分析原因的人。
說「不」並不是要你無時無刻都刻意地唱反調,而是要你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到底要什麼,然後能夠不去欺騙自己,並且勇敢地去面對衝突與相左的意見。
甚至,你也可以藉由說「不」,來讓人家知道你的想法與私人的界線,然後藉由雙方不斷地溝通與討論,來讓你或對方讓步、改變,進而達到雙贏的局面。
別怕他人對你說「不」,那才是正常情況
當你懂得向別人說「不」之後,對人生最大的改變,除了你會過得更開心之外,你也會聽到更多的「不」。因為在從前,我們總是接受別人所有的提案,現在當你有了自己的原則之後,當然,與別人的摩擦也會變多。
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夠忽略或者畏懼接受別人說「不」的聲音。我們必須接受「摩擦」並不可避免,但摩擦之後就是磨合,雙方各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所需。
接受別人說「不」和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第三個字「不客氣」一樣,都是讓人產生自信心的巨大來源。當別人跟你說「不」的時候,你不應該感到害怕或者想要逃避,而是要堅持自己對的論點與他們討論。
(推薦閱讀:拒絕別人的時候,你會感到愧疚嗎?別人對你的尊重,從來不是因為你的順從)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你一定要習慣別人對你的不喜歡,你才可以殺死心中的那個自卑心,也才可以永遠踢走不願意說「不」的那個你;而當別人對你說聲謝謝,你也能夠大聲地開口說出「不客氣」時,代表你能夠勇於接受別人對你的讚美。
還記得年輕剛到美國時,每當別人稱讚了我今天衣服的穿著,或者是因為我給了店員小費而店員跟我道謝時,我總是會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會有些害羞。在亞洲,我們都懂得對別人的幫助說聲謝謝,但卻沒有養成接受別人讚美或者是道謝的習慣。
「不客氣」其實就跟「謝謝」一樣地重要。當你幫助了別人,或者別人稱讚了你,適當的接受這些回饋或讚美,是一個人自信的展現。你的謙虛應該用在別人幫助你的事情上,而不是在你給予別人協助的時候。
既然別人願意肯定你,那你當然也有權利肯定你自己,大聲地說聲「不客氣」,大方地獎賞自己的能力。
圖片|Photo by RDNE Stock project on Pexels
成長是不必人見人愛,懂得傾聽自己
世界很大,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之中,我們一定會發現自己再也不是那位人見人愛的小朋友;唯有當你願意跟別人說「不」的時候,你的內心會變得更加強壯,你也漸漸地會學會如何應付挑戰、不再欺騙自己,並且變得更加堅定。
而認同別人說「不」的權利和接受別人的讚美,更是提升自信心的兩大良藥。當然,我不是要你們變得很難搞,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說對的話,並且面對自己的內心,然後踏出舒適圈地積極爭取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成長,不是要去獲得所有人的肯定,而是要學會去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