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風評:馬英九登陸當然不只是祭祖而已

風傳媒

更新於 2023年03月29日23:20 • 發布於 2023年03月29日23:20 • 主筆室
前總統馬英九以祭祖之名登陸,在乎歷史定位的馬英九更不會將此行當成單純祭祖而已。(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以祭祖之名登陸,在乎歷史定位的馬英九更不會將此行當成單純祭祖而已。(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以祭祖之名,從3月27日起展開12天的中國行。即使馬英九行程避開敏感的北京、並帶著一群年輕學生同行,但做為台灣第一位登陸的卸任總統,此行不可避避充滿政治意義──除了台灣各界與國際的解讀,北京也為它著上政治色彩;而在乎歷史定位的馬英九更不會將此行當成單純祭祖而已。

此行到底是北京主動邀請還是馬主動申請?馬英九辦公室在行前對外發言雖然巧妙回避了這個問題,但也沒有否認馬英九總統卸任後,「大陸一直對他都有邀請」,只是強調「掃墓這件事情應該由馬英九自己提出來」。不論此行是要和蔡英文總統訪美別苗頭,還是如馬辦所稱在農曆年前就安排好,客觀而言馬英九登陸都可視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後、宣布解除清零政策後,一系列內外布局的一環。

在中美強度愈來愈高的對抗中,台灣已成了兩強對抗戰線的前沿,而蔡英文政府全面傾向美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親美也多於友中。在這種情勢下,馬英九登陸後只要做出「兩岸都是中國人」、堅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等等表述,對北京就是得分。就如這幾天不少國際媒體在馬英九所說的「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振興中華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責任」上做為文章,路透社通訊稿標題就是'“We are all Chinese“, former Taiwan president says while visiting China’ (台灣前總統訪問中國時說:「我們都是中國人」)雖然在內文有解釋這裡的“Chinese”是指種族意義的華人而非國籍。但是對於並非熟悉兩岸議題的國際閱聽人而言,標題已造成了印象,而這對中國大外宣而言是加分的。

關鍵表述欲言又止

回顧2015年新加坡馬習會,除了形塑兩岸大和解的國際印象,同時提升了習近平在中國內部地位穩固。馬習會另一大成果是再強化「一中框架」套住台灣,但這個企圖因國民黨未能持續執政而被民進黨破解。馬英九在新加坡公開談「九二共識」時不提「一中各表」,對中國加分,但在台灣受到輿論抨擊;這次參訪也出現面臨關鍵字眼時同樣低調閃躲。

過去國民黨高層常藉祭拜中山陵時唸祭文或致詞「偷渡」中華民國。馬英九的祭文中沒有中華民國紀年,但在陵區的孫中山紀念館時致詞唸出:「民國112年3月28日,馬英九前總統率馬英九基金會同仁與同學敬謁南京中山陵致詞。」

在南京舊總統府時,馬英九原本是可以公開宣稱他是中華民國總統,可惜當場對「中華民國總統」這幾個字欲言又止,馬英九先開場白說「趁這個機會向大陸朋友介紹一下」(其實「大陸朋友」要翻牆才聽得到),接著說:「孫中山先生比我大98歲,他在2…呃….1912年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我在這個、這個2008年,也是差了這個…呃…96年……。」這段含糊不清的話讓台灣民眾覺得他在中國大陸自矮化,被社群媒體嘲諷為「馬這個」。

其實這類透過祭文、致詞偷渡,不論有沒有把「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完整表述出來,最多也只是對台灣有內宣的效果。在中國傳播監管下,大陸民眾聽不到,更不用說這些字眼不可能出現在雙方正式會談紀錄中。

一方面馬英九本人發言過於「客隨主便」,另一方面大陸方接待規模也不高。原本傳出是習近平親信、常務副總理丁薛祥接機,結果只派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而且馬一行人乘坐的是「麵包車」,待遇遠不如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陸多由國台辦主任親自接機,且有紅地毯、高級禮車接送。官媒新華社新聞稿也直稱「馬英九」,連「先生」兩個字都沒加,甚至把馬英九聯訪時沒說的「統一是全體中國國民希望,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國家、民族」等話語也偷渡成馬英九說的。這些作法都讓台灣民眾感覺中國在刻意貶低馬英九規格、吃他豆腐。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受訪時諷刺說:「馬總統忍受力也蠻高的。」

趨和避戰說詞不清

就主觀願望而言,馬英九此行最希望傳達兩岸和平、消弭戰爭危機的訊息。正如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所說,馬英九此行「就是要降低區域的緊張」、「舒緩雙方人民的敵意」,並向國際釋出「兩岸是可以用人道、文化、交流來解決問題」的訊息。

馬英九藉由參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也表達了這訊息,只是一樣是含糊曖昧的。他一方面說,身為一個中國人,不管在海峽哪一邊都應該自立自強,面對外面的欺淩,要勇敢的抵抗。他還說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都讓民眾瞭解這個重要的事實,並採取必要的準備。但當被問及兩岸要如何趨和避戰時說:「一方面我們應該自立自強,讓我們做到不受到外族入侵的能力。……但是也要注意,我們要保持一個非常仁愛的心,不要去侵略別人,這才是我們從整個過程中得到的最好的教訓。」從馬英九「兩岸都是中國人」的定義,很難說馬英九這段話所指的「外族」是否包含萬一武犯台灣的中國。

就如當年馬習會一樣,對北京而言,馬英九此行能達到最大的效益就是再度強化「一中框架」。二十大後北京強調要與台灣各界「認同一個中國」的團體、個人組成統一戰線,而且由北京「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而馬英九如今已非總統、也不是國民黨主席,無法像2005年連戰登陸和胡錦濤發表公報五點共識,確立「九二共識」為國共共識基礎。最多就是讓北京再重申連胡公報中的「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等訴求。

朝野不齊心,北京牢控兩岸主導權

而就對台灣內部的影響而言,國民黨中央對馬英九此行完全狀況外,也擔心馬英九此行若過度傾中會對明年大選帶來負面作用。馬英九出訪前還一度傳出國民黨考慮把「九二共識」定義為「中華民國」而非「一中各表」。其實「一中各表」下台灣的表述本來就是中華民國,這也是避免被老共「內外有別」的「一個中國」吃豆腐。這個傳聞雖被黨主席朱立倫否認,但國民黨中央對過度傾中不會獲得選民認同的憂心確實存在。(推薦閱讀:馬英九訪南京總統府僅說「我也當過這個」?逐字稿看真相

因此,馬英九登陸效應對國、民兩黨的選舉效應是正是負還難說。但如果馬英九此行可以促成兩岸民間交流再鬆綁,對緩解兩岸關係有是有正面幫助。不過,兩岸關係畢竟要台灣朝野有共識才能齊心因應對岸。而目前朝野的互信依然薄弱──即使極度不滿陳水扁的連戰展開破冰之旅前,還是打了電話跟當時總統陳水扁打聲招呼,陳水扁也給予祝福;而這次馬英九出訪,總統府、陸委會都低調處理、沒有口出惡言,但馬英九、蔡英文還是沒有直接通話。若朝野沒基本共識,北京就容易見縫插針、分而治之,進而「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