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專欄/TFT-LCD面板在中國市場競爭下,韓系廠商正在積極轉型OLED面板,台系廠商該如何應對?

定錨產業筆記

發布於 05月08日08:31

近年在中國積極擴建TFT-LCD產能後,全球市佔率已達70%以上,由於中系面板業者生產成本較台系、韓系面板業者相較低廉,TFT-LCD面板報價已持續造成台系、韓系面板業者龐大壓力,使各廠商正積極轉型,韓系面板廠商SDI和LGD積極轉型OLED面板,台系廠商則是積極研發下一代面板技術 Micro LED。

根據Omdia預估,目前手機使用的小尺寸OLED面板滲透率已突破50%,NB、Tablet使用的中尺寸OLED面板滲透率僅2%,TV使用的大尺寸OLED滲透率僅4%,會造成此差異主因為目前OLED產線仍以6代廠為主,生產小尺寸的OLED較符合成本效益,且NB、Tablet、TV…等產品價格敏感度較高,也會限制滲透率提升,近期三星、京東方正積極建置OLED 8.6代廠,以降低OLED面板製造成本,預計將於2025~2026年量產;蘋果已於2024年率先導入iPad Pro 11/13吋,iPad Air、MacBook Air、MacBook Pro預計將於2026~2027年導入OLED面板,預計未來也將會有更多廠商採用OLED面板,中大尺寸OLED面板滲透率將會逐步提升。

在OLED面板滲透率提升之下,台系面板廠和驅動IC廠商也正在積極轉型,台系面板廠友達、群創在OLED技術興起時並沒有積極跨入,因此轉為積極開發下一代面板技術Micro LED,期望能夠彎道超車韓系面板廠,Micro LED相較於OLED具有亮度提升30倍、壽命長、省電、透光度高…等優勢,但由於Micro LED是以50um的晶粒組成,一個面板就會需要數百萬顆Micro LED晶粒,因此在晶粒製造完成且巨量轉移至面板上時仍面臨了良率較低的困境,製造成本上也高出OLED面板2.5~3倍,短期仍無法順利解決,要將成本降低至量產仍有一大段距離,原先蘋果也預期在數年後將自家產品導入Micro LED,但受到了成本以及良率的考量,最終也改為採用OLED面板,在Micro LED短期內無法顯著貢獻台系面板廠營收之下,友達和群創也正在往車用面板、電子紙、FOPLP封裝…等方向發展,試圖提高非TFT-LCD的營收占比。

台系驅動IC廠商也正在持續降低LCD DDI產品比重,積極開發OLED DDI,聯詠、譜瑞-KY、瑞鼎已有相關產品,其中以聯詠的進度較為積極,已經成功切入iPad Pro供應鏈成為Tire 3供應商,譜瑞原先就是蘋果Mini LED供應鏈,在跨入OLED供應鏈時由於競爭者較多,供貨比重恐受挑戰,天鈺、敦泰預計於2024年推出相關產品,預計將提供至中國OLED市場,OLED DDI相較LCD DDI不同的是,OLED DDI主要製程節點為28~45nm,相較於LCD DDI主要製程節點0.5um~90nm更為先進,長期來看,將會使驅動IC業者自台系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轉單至台積電、聯電、格羅方德、中芯…等具有28~45nm製程節點的晶圓代工廠;除了OLED DDI外,各廠商也正往其他領域發展,聯詠切入高速IP領域;天鈺切入電子標籤、電子書DDIC,敦泰切入車用TDDI…等。

定錨認為,隨著中國成熟製程晶圓廠將於2024~2025年大量開出,台系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將會持續面臨中系業者競爭影響獲利表現;台系驅動IC業者將會持續面臨中系業者的強大競爭,在各廠商開始轉型持續降低LCD DDI相關產品線後,須留意新業務營收是否可以顯著貢獻公司營運表現進而抵銷LCD DDI的衰退,新業務的切入也可能會改變公司的市場評價;台系面板廠目前的轉型仍無法顯著降低TFT-LCD面板營收比重,因此預期將會持續受到中國面板報價影響獲利表現。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