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陰陽協調才能好睡,按這四處最能改善睡眠障礙

早安健康

更新於 2020年12月08日00:00 • 發布於 2020年12月07日00:00 • 臻觀中醫/澄觀中醫

【早安健康/臻觀/澄觀中醫診所】 失眠調養

翻來覆去,你又失眠了嗎?現代人常出現的失眠症狀,往往造成的因素很多,包括工作生活壓力大,情緒心理因素,精神焦慮,外在環境因素等皆可能造成失眠的原因。

中醫治療失眠著重調理所病臟腑,補瀉陰陽氣血。大抵將失眠分成實證和虛證。

失眠實證

  • 肝鬱化火:常見個性急躁易怒,抑鬱,精神緊繃焦慮,胸口煩悶,伴隨頭暈脹痛,目赤,口乾口苦,易便秘,小便色黃等症狀。治宜疏肝瀉火、佐養血安神,常用處方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柴胡湯系列等藥物。

  • 痰熱內擾:痰多胸悶,眩暈心悸,四肢重著,中醫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這類證型常見腸胃道不適症狀如食慾不佳、噁逆、噯氣、胃酸多。治宜清痰化熱,佐以安神,可以溫膽湯等處方治療。

實證
實證

失眠虛證

就中醫觀點而言,睡眠和陰陽之間的協調有關,「陽入陰則寐,陽出陰則寤」,人體內的陰陽消長隨著大自然的日出日落而有所變化。中醫治療會先根據患者的體質、症狀和病因病機:

  • 陰虛火旺:時常熬夜,睡前常感到心煩不安而難入眠,伴隨手足心熱、口乾口破,舌尖紅,或伴有頭暈、健忘、耳鳴、夜尿頻繁、腰膝痠軟症狀。治宜滋陰降火,養心安神,常用處方黃連阿膠湯、天王補心丹、知柏地黃丸、百合、茯神、酸棗仁等藥物。

  • 心脾兩虛:眠時多夢易醒,心悸健忘,身體感到疲乏無力倦怠,飲食無味,面色較無光澤。治宜補養心脾生氣血,常用處方歸脾湯、黨蔘、黃耆等藥物。

  • 心虛膽怯:眠時作夢易驚醒,容易受驚嚇,且氣短倦怠。治宜益氣鎮靜安神,常用處方安神定志丸、龍骨、牡蠣、琥珀、珍珠母等藥物。

虛證
虛證

失眠搭配針灸治療,效果更佳!

除了中藥治療外,也可藉由針灸的輔助治療下,改善睡眠障礙的情況。

針灸常用治療失眠的鎮靜安神穴位:

  • 內關穴:位在前臂陰面兩筋中央,從腕橫紋向上約三指處。

  • 神門穴:位在心經上的穴位,有養心安神之效,位在前臂陰面腕橫紋近端,靠小指側的筋外側處。

  • 三陰交穴:位在足內踝尖上四指處,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失眠穴位
失眠穴位

也可選用耳朵相對應的神門穴,叫做「耳神門」,於此穴點貼上耳珠,並請患者回去後輕輕按壓耳珠以達到刺激穴位的效果,療效亦不錯!

作者簡介:臻觀中醫與澄觀中醫擁有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陣容,中醫內科、婦兒科、皮膚科 、過敏體質調理及埋線減重、抗衰老調理都累積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臻觀/澄觀中醫診所粉絲專頁澄觀中醫診所-台中分院粉絲專頁臻觀/澄觀中醫診所網站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