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每一課都有趣!漫畫式語文教材為孩子打開閱讀的另一種可能

翻轉教育

更新於 2020年04月21日09:03 • 發布於 2020年04月21日09:03 • 許家齊
每一課都有趣!漫畫式語文教材為孩子打開閱讀的另一種可能
每一課都有趣!漫畫式語文教材為孩子打開閱讀的另一種可能

國文課本密密麻麻的課文與註釋,常使苦於閱讀文字的學生難以吸收學習。閱讀理解的能力在新課綱上路後不斷被強調,但是對於不善於閱讀的孩子來說,光是把課文讀完、分辨生字詞就已經吃力,更不用說還得掌握文章結構、做出反思。

漫畫課本:圖為主,字為輔

來到新北江翠國小3年級補救教學的課堂,同樣是在學國語文,這群孩子卻讀課本讀得興味盎然。近看課本,原來他們的「課文」是一頁6格的有趣漫畫圖文。一般的國文課本是文字為主、插圖為輔,但這套漫畫式語文教材是先有漫畫圖文故事,才是純文字課文。

課堂上,老師張明珠提到「護目鏡」,孩子還可以從圖中對照理解潛水員用的專門面鏡是什麼,和眼鏡有什麼不同。「對低成就學生來說,圖示、視覺印象很重要,如果沒有圖示,他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張明珠說明。

這套由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習學系教授曾世杰編寫的漫畫式教材,不僅翻轉了「閱讀」就是滿滿文字的印象,也經研究證實能提升語言低成就兒童的閱讀理解。

2016年至2018年間曾世杰執行漫畫教材的研究,結果指出,閱讀時有漫畫輔助,雖然對閱讀高成就的兒童影響不大,但卻顯著提升了中、低成就學生的閱讀理解。低成就學生的受益特別大。在曾世杰編製的漫畫教材輔助下,低成就實驗組(讀漫畫與純文字課文)的閱讀理解分數高於低成就對照組(純文字課文)26.4%。提升的效果主要發生在「提取表面訊息」與「統整與詮釋」層次。

設計這套漫畫式教材,曾世杰想的是建立一套讓孩子對閱讀素材感興趣、能自己學的模式。長期關注閱讀與補救教學的曾世杰觀察,對於低成就的學生,很重要的是要提升他們的閱讀動機,而根據他過去的經驗,孩子看到漫畫,對閱讀的「防衛心」會放下來,覺得自己能夠讀。

讓閱讀與真實世界連結

這套漫畫教材的特色在於取材自真實事件,故事充滿張力與情緒。這些設計都有其意義。有課文改編自新聞,如「丹尼上山」一課描述一位美國人3年來騎單車12,000多公里,為的是到高山上的國小教英文,也有科普文如「飛機撞馴鹿」、「皮膚也有嗅覺可以聞味道」等。

這些故事是曾世杰平時看新聞、電視、在網路上讀文章蒐集而來的素材。他表示,採用真實故事一方面是希望關照閱讀低成就的孩子,讓他們的閱讀素材不會過於簡單、覺得自己被小看,另外也是希望透過閱讀,讓孩子與真實世界連結。

曾世杰分享過去參與國際閱讀協會活動的經驗,指出國外嘗試將小學生的閱讀材料連結他們長大後會讀的素材,而這些文本多是非虛構故事,「學生讀到這樣的東西,將來看報紙或電視、網路,很容易會讀類似的東西……希望能把小孩的能力過渡到未來真實世界的閱讀裡」他說。

曾世杰從各式管道蒐集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設計成課文。黃建賓攝。

這些故事也充滿張力與情感,如「鐵人修女」一課,談一位修女具有鋼鐵般的意志,65歲完成第一次鐵人三項,直到80多歲都還在挑戰;「好心有好報」一課則描述麗莎領養照顧罹癌去世的鄰居的3個孩子,有這樣的行動、是因為她曾在孤兒院長大。故事讀著讀,有些孩子會感動、有人讀到想哭,這些情節連大人讀來也會被觸動。

原來,長期編寫國語補救教材的曾世杰希望弱勢孩子學語文的同時,情意面也能成長,像是養成同理心與恆毅力等,他說:

每則課文我都希望能帶給小朋友正向啟示,我希望他們(學生)將來碰到困難,還是能對這世界抱持希望。

搭配習作,帶孩子有策略的學

這套漫畫教材,不同閱讀程度的孩子都可以讀,也發展出不同的使用可能。曾世杰起先設定這是一套低指導性、孩子能自己讀的閱讀素材。這樣的設計背景,也緣於他觀察到偏遠地區學校的老師流動率快,代理代課老師每學年要教的年級常不一樣,使老師們難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影響備課。若有一套低指導性、孩子自己就愛讀的教材,也能為這些老師省些力。

專長於閱讀教學、有長期補救教材研發經驗的台東大學教育系教授陳淑麗與團隊,則搭配這套漫畫教材設計教案與能進行差異化教學的2版習作,帶學生有方法的學詞彙,也有拆解文章結構與寫作句型的練習。陳淑麗說明,設計習作有著要提升學生能力的目標,除了希望學生有策略的學詞彙,也會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幫助學生做閱讀理解。

江翠國小老師張明珠老師就在3年級的補救教學課堂搭配教案與習作教學。張明珠表示,做補救教學沒有既定素材,常是老師想上什麼就上什麼,因此她深感、使用這套閱讀教材最大的差別就是教學變得更系統化,能知道每節課要做什麼,也感受到學生的大幅成長

採訪當天,張明珠上到「皮膚可以聞味道」一課,學生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異口同聲」的意思。張明珠帶著學生讀課本句子:「『我們在潛水的過程中,一直聞到一股臭味。』潛水夫們異口同聲的說。」孩子能從文句與畫了2個潛水員的圖片讀出「潛水員不只一個」,也能從上下文的描述推斷出「異口同聲」的意思可能是:「他們的聲音不一樣,但想法一樣!」

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成功經驗

課堂中,張明珠一提問,孩子就會踴躍回應,主動想分享自己的答案。張明珠分享,這樣的「盛況」跟學期初期很不同。她觀察,學生的反應會有所轉變,原因就在於這段時間以來,她是很扎實地將能力教給孩子,孩子也不斷累積成功的經驗,像是答對題、學會新的詞,因此也更有自信。

問起學生對這套漫畫教材的想法,幾位學生反倒覺得這套教材比國文課本更有挑戰性,學到更多生詞,補充了很多知識,圖片也帶起閱讀興趣。「我覺得學生現在的改變是,他們一直在過程中不斷累積成功。我覺得這個漫畫真的有幫助到他們。」張明珠說。

不只張明珠的班級,曾世杰與陳淑麗陸續收到其他老師的回饋。有老師分享參與補救教學的小四生原本較被動、不願意寫作業,但是接觸漫畫教材後,不僅會把作業做完,更會主動拿漫畫教材來讀,還先寫了習作。

新課綱上路,閱讀理解的能力不斷被強調,但若沒有合適的教材教法,或是學生尚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形式,都可能使其退縮,在奠基閱讀能力的路上止步。這套漫畫教材不僅呈現了閱讀與學習形式的另一種可能,讓更多孩子在閱讀上得到「成功經驗」,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加入翻轉教育LINE好友看好文

延伸閱讀:

我們應該監控青少年的讀物嗎?

古聖先賢是魯蛇?古文新解書籍熱賣 教你國文老師沒教的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