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陪伴「強迫症」孩子的3不2要: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這個」

媽媽寶寶

發布於 2022年09月05日08:44

「我很想幫他……看他這樣,我也好痛苦……」一位母親與我在線上聊了一個小時,她不斷重複著這句話。

原來,她的孩子得了強迫症。面對著這個陌生的疾病,她感到不知所措。原以為只要多去關注、陪伴孩子,孩子就能變好,但卻發現孩子的病情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

推薦閱讀:歐普拉、愛黛兒都曾是!常常想太多、有完美主義?你可能也有「高功能焦慮症」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強迫症患者最需要的是「適時」的陪伴。圖/shutterstock)

陪伴強迫症孩子的「3不2要」

在和這位媽媽對話的同時,我也發現,許多家長認為的「幫助」,反而無意間對孩子造成了更多的傷害,所以我在諮詢專家,以及參考自身經驗後,提供陪伴強迫症孩子的三「不」與二「要」。

三「不」

一、不要過度擔心或關心

若家中有家人是強迫症患者,通常都會很積極地想協助他康復,這是人之常情。但你知道嗎?這樣可能會帶給他更多的壓力。

他會想:「你們都要我好,都很期待我康復,可是我連自己都控制不了,你們的期待,我要怎樣才能做到?」接著越發地焦慮,為自己的重複感到不堪,為別人對自己做的一切感到不值。

然後當看到你們對他投射的那些關注眼光,儘管知道你並非惡意,但那無形中,帶給了他莫大的壓力。他會害怕無法完成你的期望,同時也對自己無法康復,感到憂慮與厭惡,到最後,便只能學會假裝。

假裝自己已經好了,假裝已經能回到以前那般快樂、正常的生活,不受強迫症干擾。但實際上在心裡的憂鬱愈積愈多,到最後,症狀愈來愈嚴重,整個人變得更加憔悴不堪,甚至完全失去自我。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過度擔心或關心強迫症患者,可能會為對方帶來壓力。圖/shutterstock)

二、不要將強迫症視為一種人格

許多人認為強迫症是一種人格,其實不然。

「強迫症」與「強迫性人格」並非相同。在一般生活中,大眾所認為的強迫症可能是對任何事都力求完美、東西要擺整齊的「強迫性人格」,而非真正的強迫症。

雖然強迫症中的病症有些也與「強迫性人格」重疊、相似,但並非有強迫性人格的人,即患有強迫症。

前者比較屬於自主選擇,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並且理性的,本身可能對於自己有高度的要求與習慣。做事力求完美,因此常常會重做,直到無任何的瑕疵與不足。行為是有目的性,並且不會感到不適,或有不必要的想法。

但後者,就算患者本身無此目的或要求,也會因為強迫症而被迫去執行重複思考或行為,以緩解病症帶來的恐懼與威脅。但在做這些重複行為後,並不會感到快樂,也不是有目的性,而單純只是為了舒緩不適感。

此外,有些人會認為強迫症患者的病情來源與持續狀況,是因為患者本身的自制力不夠,因此把自己認為的「正確」觀念,加諸在患者身上,認為這樣,他們就會好起來。但在發現患者的症狀遲遲沒有改善後,反而會惱羞成怒地對待他,甚至責怪:「你的意志力為何如此薄弱?」進而造成患者的病情更加嚴重。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有強迫性人格的人並非都患有強迫症。圖/shutterstock)

三、陪伴者不要把自己累壞

在陪伴強迫症患者的過程,患者會對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以及陷入不停重複的迴圈,感到焦慮與疲憊。其實,陪伴者亦是。

不管是在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面臨身心俱疲。因此,這時陪伴者的耐心會下降,情緒也容易變得不穩。而若又看到患者不斷重複動作,更會覺得特別不順眼,從而用不耐煩的情緒去對待他們,但自己卻往往沒有發現。

許多強迫症患者的心裡十分敏感,他們常常會過度揣測與解讀簡單的幾個字,也會因為你的一個眼神或一句話難過很久。

他會認為是不是當初不讓你知道他有這個問題比較好。因為我們大多的重複動作,很有可能是想保護一個人的念想(例:如果我不一直洗手,我最愛的親人就會死亡),而如果把實情說出來,不僅傷害到親人,也會讓自己變得十分愧疚,反而可能會造成病情直墜而下。

所以,陪伴者也要照顧好自己。睡眠充足,在面對病人的時候,也就能用好的情緒去對待他們。

和諧的相處時間,比身心疲憊地一直陪伴有效許多。況且陪伴者不可能永遠陪在身邊。他們總會長大,總會意見相歧,給予他們良好的個人空間,也有助於未來的發展。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鼓勵強迫症患者接受治療。圖/shutterstock)

二「要」

一、適時的陪伴

上述提到了這麼多,你可能會認為什麼都不行,那麼我乾脆什麼都不要做就好,做多了,還錯。其實不然,強迫症患者最需要的仍舊是陪伴,但卻是「適時」的陪伴。

因為他們很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去完成「自己的儀式」,但同時,他們的心裡仍是極度孤單,需要家人、陪伴者的默默支持,所以只需要靜靜地陪在他們身旁,讓他們知道你在,那就已經很足夠了。

二、鼓勵接受治療

強迫症的治療,對每位醫師來說都是一個大的挑戰。但我勇於向醫師尋求專業協助後,雖然一開始服藥的心路歷程有些顛簸,也經歷過不少自我的挫折,需要慢慢讓自己認同與讓別人理解,但隨著時間的轉變,在堅持正常地服藥後,我的病情減緩許多。

而在就醫後,家人的陪伴與鼓勵也十分重要。因為許多患者會陷入與我同樣的困境,像是自我否定與懷疑,所以若這時候你能夠適時地陪伴在他身旁,理解他的不安,對他來說,無疑是很大的後盾與支持。

而且現在的醫療,除了藥物治療外,也有行為治療、心理治療等療法。

愈來愈多文獻指出,若能早期治療,有七、八成都有不錯的療效,許多患者也都能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所以千萬不要害怕鼓勵患者去接受醫師的治療。

接受診療,並不是體現他們與常人不同,而僅僅是想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而已!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OCD|強迫症|強迫性人格

書名/《我的強迫症:腦海裡無法停止的執著與威脅,排山倒海》
作者/陳俞蒨
出版社/寶瓶文化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3個月治好憂鬱症!第一名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排除身體的負能量
如何陪伴憂鬱症親友?從這3步驟做起!這6句話容易使人心情更低落
幫助忘記微笑的「憂鬱症孩子」重展笑顏!父母的傾聽和了解是協助孩子解開眉頭的一大步!ˇ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