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沒開始建立公司知識管理、沒有做好資安及建立資料倉儲,你的Copilot只會是一個跛腳的Copilot。」在12月3日《數位時代》主辦的MarTech行銷科技高峰會上,台灣微軟全球合作夥伴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陳仲儒以自家產品Copilot為例,示範AI代理如何為工作流加值,他也提醒企業導入之前,健全內部資料與掌握產業知識的準備工作不能少。
今年11月的Microsoft Ignite大會上,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介紹一系列Copilot為既有產品加值的方案,包含5款完成預訓練的AI代理、提供低程式碼或無程式碼(Low-Code/No-Code)自建AI代理的Copilot Studio,以及能用來衡量Copilot工具成效的Copilot Analytics等。
延續納德拉的Copilot is UI for AI (Copilot是AI的使用者介面)口號,陳仲儒認為,AI代理是 有腦袋的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能夠自主反思、成為人類工作上的代理人。也因為AI代理不單是個別存在,而是能在企業內達成跨組織協同工作,使用者會需要能夠串連各個AI代理的系統。
新型態工作流將由多AI代理串連
「每個行銷企劃案會有不同的段落,如何分工合作?」
陳仲儒表示,以行銷情境的AI應用為例,透過AI代理,包含社群行銷、策展、銷售互動等行銷專案的各個環節,能夠有效串連與優化。
例如,Copilot能結合企業內、外部資料,協助生成市場分析報告,在文案創作上也能根據不同溝通對象,生成最能精準行銷的內容。
陳仲儒進一步說明,在微軟的應用程式裡,AI代理能發揮不同角色任務,像是在會議程式Teams裡作為報告者;在共同作業軟體SharePoint上,擔任檔案管理員;當AI代理加入跨國會議,則會搖身一變成為翻譯員,「以前我們希望AI能夠做Embedded(嵌入),Fine Tuning(微調)之後讓人們更好使用。但除此之外,能不能把人機交互,甚至於機器間的交互的模型,做得更完善?」
陳仲儒描繪的是AI從嵌入模式(Embedded mode)、副駕駛模式(Copilot mode)發展到代理模式(Agent mode)的演進,三個階段以不同AI能力劃分,從單純聽令執行任務、協助決策,發展到能夠自主決策和行動。陳仲儒表示,不同功能的AI代理已經可以跨越應用程式與資料叢集,統籌企業的工作流程。
打造AI代理群,掌握資料優勢為致勝一步
要成功建立由多AI代理協作的工作流程,陳仲儒指出關鍵在於企業散落在各個角落的資料,能夠透過AI代理整合應用,「每一個員工、每天在企業裡面的運作,以及和每一個客戶互動的場景,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資料,這些記憶跟資料有沒有辦法產生更大的能量?」
陳仲儒表示,資料當中存在許多紅利,企業取用之後,能為投資達成更好的回收成效,「有無限的可能在這個世界,但是最重要的,所有命題還是離不開怎麼樣去驅動成長。」
因此,陳仲儒建議資料清整作為企業導入AI代理的第一步,除了建立內部共同作業空間,也要做好資安防護,更進一步則是不只使用原廠設定的基礎AI工具,同時也學習如何建立自訂功能的AI代理,最終才能實現讓完整的AI代理群投入工作流程中。
MarTech年會相關報導:
轉換率7成,卻被老闆找去問話⋯全台7-11掌握10億人次曝光版位,統一首度揭露RMN是怎麼做的?
行銷新興職位「MOps」是什麼?美國Uber資料營運長揭密
每月2億次機會接觸客戶!國泰世華怎麼用AI貼標,推極致個人化服務?
延伸閱讀
行銷科技變更「精」了!專訪MarTech之父Scott Brinker:AI代理將讓客戶離不開你
微軟推出5款AI代理,搶進下一波AI競爭!還有迷你電腦、本地機房,瞄準高精密科技業商機
AI代理崛起,吳恩達點名這服務會超夯!台灣產業5大AI趨勢一次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