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觀點投書:過馬路、搭公車看似簡單日常的挑戰!

風傳媒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堂小鈴
為提升視障朋友通過路口的安全,交通局在鄰近醫院及火車站、捷運站周邊計47處路口增設的視覺功能障礙引導標線。(資料照,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為提升視障朋友通過路口的安全,交通局在鄰近醫院及火車站、捷運站周邊計47處路口增設的視覺功能障礙引導標線。(資料照,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一個陽光的早晨,王先生站在十字路口,手握導盲杖,靜靜等待有聲號誌的綠燈指引。然而,耳邊卻充斥著汽車引擎聲、機車疾駛呼嘯聲、此起彼落的交談聲…,雜音讓他難以分辨方向。他抬頭感覺一片模糊的光,但這片光亮並不能告訴他現在是綠燈嗎?還剩幾秒?手杖敲擊地面準備過馬路,一輛機車呼嘯而過,他猛地後退,又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路口冒險。

另一邊無助地等待好不容易穿越路口,王先生來到公車站。他輕觸站牌,試圖找到路線資訊,但冰冷的金屬表面無法給答案。此時,聽到一輛公車駛近,他隨即伸手揮舞,希望這就是要搭的那班車。然而司機卻未注意到他,短暫停留後駛離。他心想:我是不是又站錯位置?為什麼司機沒看到我?過馬路和搭公車看似簡單的日常行為,對於王先生卻如同闖入重重迷霧。他不需要特別的優待,只希望能與這個城市更順暢地共存。

這不僅是王先生,更是無數視障者生活的縮影截至113年內政部統計,全台已超過五萬四千名視障人口,一般公共設施不一定能解決困擾,他們仍需借助外力協助。可曾見過導盲犬帶領視障者過馬路、上車、刷卡,過程流暢,但全台目前僅50隻導盲犬,緩不濟急。其實,各縣市政府多年來為改善視障者交通需求,從硬體設置到服務制定,都展現對無障礙交通的重視。然而這些措施仍有許多待提升的空間。

試著思索:是否有更進階更貼近視障者本身的資源可提供友善高效服務?從搭公車到過馬路:從最貼近生活的「手機」讓友善服務成功落地

以台北市為例,經過與視障團體對談,發現「最貼近」的就是最常使用的「手機」,對視障者而言,不僅是通訊工具,更是導航、查詢及協助日常的助手。其普及與易攜帶特性,成為北市交通局提升視障友善服務的切入點,以既有「臺北好行APP」為基礎,108年起陸續加入視障專用友善介面,試辦公車預約接乘服務,APP會將資訊傳遞至公車車機系統,透過提示音及燈號提醒公車司機,確保視障者能夠順利上車。經過試辦優化,服務已成功落地。

北市府於111年起再導入資通技術(ICT)與物聯網(IoT)應用,進一步延伸至視障者過馬路服務,試辦15處路口有聲號誌以物聯技術結合APP。透過APP接收有聲號誌藍芽訊號,獲取即時路口資訊,包括道路名稱、綠燈剩餘秒數。將科技與關懷相結合,市府已將這些成功的服務模式標準化,自今年起都將逐漸在全台北市開展,未來隨著有聲號誌及公車車載機的設備更新,都能與APP無縫接軌,也為邁向無障礙智慧城市提供寶貴的經驗。

APP下載連結
Android版:https://pse.is/72t38p
IOS版:https://pse.is/72t3ej(推薦閱讀:盲人看不到,為什麼出門還要戴墨鏡?視障者親揭原因,不是為了遮眼睛

*作者為資訊軟體業從業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