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台灣近海常見河豚30餘種大多有毒 誤食下場嚴重恐致命

NOW健康

更新於 2024年11月28日13:16 • 發布於 2024年11月29日01:00 • 翁靖祐 報導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報導】許多人喜歡海鮮,但食用河豚而中毒案件層出不窮,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座教授黃登福表示,台灣附近海域常見有30多種河豚,大多數含有劇毒,最顯著表徵為4顆牙齒,呼籲民眾勿購買或捕捉此種魚類。

河豚毒素耐高溫 少量即可致命 專家呼籲勿隨意烹食

黃登福說,河豚為暖水性的魚類,分布於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海域,含有河豚毒素。河豚因種類、地域及季節不同而有毒性強弱之分。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毒性強、具有耐熱性,即使加熱也無法破壞,2-3mg的河豚毒素就足以致人於死。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除了肌肉之外,河豚幾乎全身都有毒,包括,皮膚、內臟器官、卵巢或肝臟等。正因如此,在日本專門料理河豚的師傅必須通過考試,取得證照後,才能處理河豚,一般民眾如果自行烹煮,中毒風險高。

黃登福指出,台灣附近海域常見有30多種河豚,大多數有毒,最顯著表徵為4顆牙齒,呼籲民眾勿購買或捕捉此種魚類。除了河豚,海產螺、貝、海星、螃蟹和章魚等也可能含有河豚毒素,且透過食物鏈方式層層累積。

河豚毒素為「水溶性」! 就算只要喝魚湯也會中毒

顏宗海表示,河豚毒素為「水溶性」,只要喝到魚湯,也會中毒,加上河豚本身耐高溫,煮了魚湯也無法破壞其毒素結構,也就是煮熟後,也可能將引發中毒,一開始嘴唇、手指等部位出現麻痺,嚴重時意識不清、抽蓄。

黃登福說,河豚毒素中毒潛伏期一般在3小時內(通常在10至45分鐘),症狀主要為神經症狀,包括,輕微頭痛、噁心、嘔吐、麻木或刺痛(包括口、舌及四肢)、頭暈無力、吞嚥困難;嚴重個案甚至出現呼吸麻痺、低血壓、心跳減慢等現象。

在治療上,顏宗海指出,河豚中毒症狀嚴重度與攝食毒素多寡有關,吃的愈多,症狀愈嚴重,臨床上並沒有針對河豚毒素的特定解毒劑,因此河豚中毒病人住院後,主要是症狀治療、支持性療法。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您有肌少症嗎?醫: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 及早預測風險
▸講座報名/腦中風有跡可循? 醫師強調早期預防是關鍵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