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究竟何謂正宗「英式早餐」?

換日線

更新於 2021年10月25日06:37 • 發布於 2021年10月14日09:02 • 陳怡潔/在倫敦醒來
究竟何謂正宗「英式早餐」?
究竟何謂正宗「英式早餐」?

在法國公婆家度假的最後一天早上,我把冰箱剩的一碗日式咖哩和剩飯倒在一起,放進微波爐加熱,拿來當早餐。

這當然不是我平常早餐會吃的東西,但是如果我不吃,公婆接下來幾天午晚餐已有準備,大概不會吃剩菜剩飯,好好的咖哩飯恐怕只有被倒掉的下場。身為資深主婦,又身在亞洲食物難求的法國小島上,我當然只有「捨我其誰」的在離開之前,把咖哩飯吃掉。

我端著一碗咖哩飯上桌,坐在吃著棍子麵包和布里歐奇(Brioche,法式奶油甜麵包)抹奶油果醬、捧著碗公喝咖啡歐蕾的一桌法國人(公婆和來訪的親友)旁邊,雖然尷尬但故作鎮定,若無其事地吃起來。我可以感覺到全場默默深吸一口氣的驚駭:「原來一早喝湯還不是最可怕的,台灣人竟然早餐可以吃咖哩飯!」 

我當然有解釋我吃咖哩飯當早餐的原因,也有說明不是每個台灣人早上都這樣吃,只是早餐吃鹹口味或湯湯水水的東西在台灣算是普遍的習慣。法式早餐對我來說不夠「醒胃」,也不夠「暖胃」,所以我早上會喝湯,也不介意吃隔夜的晚餐。不過再多的說明,大概都永遠沒辦法讓他們真正了解台灣的早餐文化,在他們的印象裡,大概已經自動理解為「台灣人早餐『都』吃重口味」吧。

一家四口,三種早餐?

剛結婚時,我試著隱藏自己的偏好,早餐努力啃麵包。但是 12 年來,每年暑假和聖誕節都要跟法國家人共度一段時間,我發現法國早餐不僅吃不飽,吃久還會「奇摩子」不好後,就決定把個人形象拋在腦後,自在的吃想吃的早餐──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早起來沒有對味的早餐,小則醒不過來,大則心情欠佳,怎樣都不是好的開始,當然要對自己好一點。

我一直覺得,相對於午晚餐,早餐是很私人的領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和喜好,通常是家庭和居住環境形塑而成的結果。除了平日上班上學,和不得不在外吃早餐之外,一般會共進早餐的只有家人愛人或好友,而在起床不久的狀態下,人總是格外柔軟脆弱,像從漫長的旅行回到家鄉,沒有什麼比食物更能撫慰情感,溫暖身心。從早餐的偏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知道哪一個文化紮根得最深。沒有一起吃過早餐,不知道對方早上喝茶還是咖啡,吃吐司抹奶油還是花生醬,三明治要不要切邊,大概不能說你真正認識一個人。

我家的早餐桌上,兩個孩子各有一個蛋(煎蛋、炒蛋或蛋餅)、一杯果汁,配牛奶穀片、燕麥粥或吐司,週末可能有電鍋蒸的奶黃包或饅頭;先生則永遠是柳橙汁配酸種麵包抹果醬或巧克力醬;我則是喝自製的蔬菜湯,偶爾煮個鹹稀飯或清粥配小菜。一家四口各有所好,互不干涉,只有我端出醬瓜筍絲肉鬆麵筋時,會引來「這是什麼東西」的眼神和討論。我不知道其他家庭的早餐桌上有什麼,但是在倫敦這樣一個文化多元的城市裡問 10 個人,大概會有 10 幾個不同的答案,有些人甚至不吃早餐,只喝茶或咖啡交差。

究竟何謂正宗「英式早餐」?

世界上大多數旅館,B&B 和餐廳的早餐通常分成兩種:Continental Breakfast(歐陸早餐)和English Breakfast(英式早餐)。前者是簡單的麵包塗奶油、早餐穀片配咖啡或茶,後者是前者再加碼一盤現做的 cooked breakfast(現煮早餐),一般有蛋、培根、香腸、薯餅、烤豆子(Baked beans)、油炸吐司、煎蘑菇和番茄等。

英式早餐會加碼一盤現做的 cooked breakfast(現煮早餐),一般有蛋、培根、香腸、薯餅、烤豆子、油炸吐司、煎蘑菇和番茄等。圖/Eiliv-Sonas Aceron@Unsplash 

雖然「英式」早餐舉世聞名,但是在英國境內可是「橘越淮為枳」──類似的組合在蘇格蘭,加上一兩片「黑布丁」(Black pudding,由豬血、洋蔥燕麥和香料做成,色澤偏黑),就改名 Scottish Breakfast(蘇格蘭早餐); 去到威爾斯,培根香腸換成威爾斯自產,加上一片炸的 laverbread(萊佛麵包/紫菜燕麥煎餅)要叫做 Welsh Breakfast(威爾斯早餐);大同小異的食材加上一些馬鈴薯塊,就變成了「隔壁鄰居」的 Irish Breakfast(愛爾蘭早餐)。 明明盤子裡的東西差不多,但是事關民族/國家尊嚴,大家對早餐都各有堅持,絕對不能以「英式」一以蔽之。如果不小心說錯了,可能會被「客氣的提醒」,對方還會振振有詞地告訴你,「我們的早餐絕對比『英式』好吃!」 

和台灣琳瑯滿目、方便迅速、物美價廉的選擇比起來,英國的外食早餐的確是一片荒漠。 一般人通常都是以簡單的食物果腹,不會天天吃現做早餐──畢竟趕上班上學,沒什麼人有空煎蛋香腸培根蘑菇,再開烤豆子罐頭擺一盤。豐盛的英式早餐通常是週末假日才有的享受,大概因為這樣,英國人特別喜歡在旅行度假時吃英式早餐,所以英國這麼多的 B&B (Bed & Breakfast)其來有自(雖然後來廉航盛行,在國內旅遊住 B&B 的英國人相對少了,反倒是慕名而來的外國旅客大增)。如果英國之外的飯店和度假村供應英式早餐,或是自助早餐有煎蛋香腸和烤豆子(最明顯的證據),這通常表示英國旅客的住房率不低,或根本就是業務的主力,所以再怎麼樣也要討好這些英國胃。 

很多人說英國菜難吃,也有人對英式早餐敬謝不敏(我的法國婆婆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覺得其實沒那麼糟糕。當然高油高鹽高糖它都有達標,但是偶爾住飯店時吃幾天倒也還好。對我來說,出門在外早上沒有熱湯時,有鹹口味的熱食代替一下,胃裡就不那麼空虛;吃完飽上大半天,午餐錢直接省下來,也算是賺回住宿費(果然是小氣摳門的主婦)。

無論身在何方,家鄉永遠深植味蕾

近年來,異國風味或健康取向的的早餐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倫敦人流行相約到有名的餐廳/咖啡廳吃早餐/早午餐,或是直接來個 ” Bottomless Brunch ”(無底早午餐) ──早餐配無限暢飲的氣泡酒或紅白酒,一早就開喝,誰還需要茶或咖啡醒腦?我不知道別人覺得如何,但是吃過幾次嘗鮮以後,我並不特別想念。 

或許人總是在熟悉的味道中得到安全感,即使選擇多了,樣式潮了,花俏的早餐畢竟是偶一為之。就像再漂亮再健康的酪梨燻鮭魚班乃迪克,對一些英國人來說恐怕比不上一碗玉米片,或是一片吐司抹馬麥醬(Marmite──英國老牌酵母抹醬,口味偏鹹,眾人喜惡兩極)。而對許多旅英台灣人而言,英式早餐再有名再豐盛,大概也比不上家鄉巷口的美而美肉鬆三明治,或是對街的燒餅油條。也因此,使用買得到的材料複製家鄉味,就成了某種創意挑戰──比如用墨西哥捲餅皮做蛋餅、印度煎餅當蔥油餅、自製奶酥抹麵包等。去年封城期間,英國的台灣人圈甚至瘋迷一款「餅乾茶」,只因為它有早餐店奶茶的味道。每一種嘗試,每一個相似,都是深植味蕾的鄉愁。

談到早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喜好和私房配方,每個國家每個文化也有其不同的、約定俗成的風格,好不好吃十分主觀,沒有標準答案。我和法國早餐不對盤,完全是個人的台灣胃使然,不是棍子麵包的錯(換成午晚餐,我其實還蠻喜歡)。不過我倒是對法國人早上用碗公喝咖啡歐蕾很有好感,大概這讓我有在台灣喝熱豆/米漿的錯覺。人在異鄉,最容易撫慰心靈,填補空虛的,非食物莫屬,沒有食物本身,連形式都倍感親切。 

寫了這麼一長串,還是要重申:我平常真的不會一早吃咖哩飯,完全是人在法國身不由己。在沒有溫度的麵包抹奶油和熱騰騰的咖哩飯之間,只能把面子擺一邊。五花八門的台式早餐養出的是一種習慣,五顏六色的英式早餐吃的是一個傳統,在習慣和傳統都沒有的時候,也就只能「勇敢創新」了。

執行編輯:劉芳瑜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京都人的早餐時尚──竟然不是日劇裡的生雞蛋、白飯配味噌湯?
●美國同學:「我們還真沒什麼食物文化,方便就好。」──「美式」速食店遍佈全球,背後的「文化」是什麼?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