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追求的目標就是可以擺脫經濟壓力,達到財富自由的境界;特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衝擊,讓年輕人開始思考提早退休的可能,這和他們父母輩工作到屆齡再思考退休的觀念完全不同;這股原本在國外強調「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FIRE風潮(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現在也開始在台灣造成一股趨勢。
人生的主導權
到底財富自由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浮現一些畫面,像是「天天睡到自然醒,爽爽過日子,有很多錢可以用。」、「不用看老闆臉色,不用靠勞力工作也不會無法生活。」、「想出國就出國,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等。簡單地說就是擁有自己的時間、擁有人生自主權、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或許財富自由的某些情況,真的像大多數人想像的一樣,導致很多人會把財務自由跟退休不用工作畫上等號,於是把不用工作當作重點,因此認為要想不用工作就要先想辦法努力存錢,等到累積花不完的錢就能付諸實現。其實這和真正所謂的財富自由還是有點落差。順帶一提,如果想提早退休,大概需要存多少錢才夠應付?目前普遍說法是每年開銷的25倍,概念是來自「4%經驗法則」。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全部存款的4%,足夠支付一整年的開銷,那麼這筆存款應該足夠下半輩子所需。實際上還是要看每個人生活需求做修改,有些人物質欲望比較高,需要的退休金當然就會比較高。
關鍵是被動收入
財富自由真正的內涵不是花不完的錢,而是不缺錢。聽起來2者差不多,只要投對胎生在豪門世家,似乎是一樣的,但就心理層面的滿足感來說,擁有花不完的錢似乎是把重點放在錢,偏向想要更多的概念;不缺錢則是把重點放在生活態度上,偏向知足的概念。而且不缺錢的人往往他覺得開心的事想做就做,這樣能從中獲取的滿足感相對更高。
另外,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真正關鍵在於所謂的被動收入;當人需要每天用時間與勞力來換取工作薪資,只要停止付出勞力與時間後,工作薪資馬上就會中斷,通常這類工作薪資被稱為主動收入。但是當一個人的「每年被動收入>每年總支出」時,他就擁有還需不需要工作的絕對選擇權,通常我們就會說他達到財富自由了。
單靠勞力難以實現財富自由
就連股神巴菲特都曾經說過:「如果你沒有被動收入,你會工作到死」,代表他也認為「被動收入比主動收入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只有少數人能達到真正的財富自由,因為大家都是直覺認為要增加主動收入,才能存夠錢供退休後的人生不虞匱乏,就是財富自由。如果你也是這樣的想法,建議您即時修正,因為單純靠勞力存錢是很難實現財富自由的!
而且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幾乎所有的富豪,財富收入來源比例都是「被動收入>主動收入」,而且是超出相當懸殊的比例,很多企業的董事長每年只請領固定的基本薪資,但是靠持有股票所配發的股息就高得驚人,股息就是被動收入的一種。其他像是房產租金、著作版權等也算是被動收入的一種。
不為人知的犧牲
到底該怎麼達成財富自由呢?其實很多人都很羨慕達成財富自由的人享受成果的生活,但是在他們成功之前的犧牲與辛苦,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他們可能連假日都在想方設法增加被動收入,因此犧牲了自己的興趣與娛樂;也可能無法花太多時間陪伴家人,因此犧牲了親子時光,更可能連悠哉地喝杯咖啡,看場電影的生活小確幸都不敢奢望。這些犧牲才能換取增加被動收入來支持未來生活;簡單地說,增加被動收入,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的決定權在你;但是只依靠主動收入,那就是由別人掌握你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的主導權。
投資是實現財富自由的不二法門
想達到財富自由,必須先考量所有收入與支出的狀況,並不是高所得的人就是財富自由,只要開銷太大就無法達到財富自由。除了一定要開源——做到被動收入多過主動收入,然後也要節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投資是財富自由過程中相當重要的環節,這樣才有機會讓資產愈滾愈大,不管是購買金融商品或是投資股票,愈早開始愈有機會嘗到獲利的甜頭。尤其是年輕的小資族,以「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的策略,從投資股票、基金、ETF等踏出投資的第一步,未來逐步增加投資比例,相信離財富自由的日子會愈來愈近,不久的將來,就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本文獲「房市氣象台」授權轉載,原文:財富自由=提早退休?事實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臉書粉絲專頁,請點此
延伸閱讀
▶如何為孩子超前部署正確的金錢理財觀?陪孩子從賺、買、存、捐學會人生財富價值
▶別小看一個習慣的力量!新年想存下一桶金,先從這3件事開始
小檔案_房市氣象台
理財|空間|生活
出門前看氣象預報是一個日常習慣,作為房市中的氣象台,這裡將提供你關於房市最新觀點、熱門話題讓你能隨時掌握房市風雨。
留言 2
Leo Li
如果大家都這麼輕鬆就退休了,超商還有店員鋪貨結帳? 買東西還有快遞送?
如果沒投胎到那1%的權貴家,也沒有超乎常人的智力跟技術,就乖乖認命,工作到老吧
2023年01月25日02:49
無聊
2023年01月25日00: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