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愛找藉口的孩子,爸媽該怎麼教?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更新於 2019年10月04日08:54 • 發布於 2019年10月05日04:00 • 天才領袖團隊

「都是他害我的 !」有媽媽問,孩子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氣呼呼地把苗頭指向別人,這樣要怎麼教呢?

當孩子開始怪罪別人,代表孩子知道找藉口以避免負責任,因為負責任代表孩子必須做些改變,例如道歉或收拾殘局,在找藉口的過程中,孩子會把自己塑造成是受害者,他認為這樣大人就會覺得不該責怪他,但,當大人沒有中計,依舊責怪時,孩子就可能覺得不公平、覺得委屈,而情緒爆炸。

面對愛找藉口、愛怪別人的孩子,爸媽要記得做到這四件事

1. 回想自己的言語

首先要檢討,我們是不是也在無形當中常怪東怪西,例如「你看,都是你,害媽媽來不及上班」,「爸爸你怎麼幫他裝那麼多飯,害他吃不完」,「才超速一點點就開單,這政府也太誇張了」……。

如果我們經常做這樣子的示範,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自己犯錯時,就會先開始胡亂怪罪,例如明明是自己吃飯不專心,吃太久被罵,卻會說「都是爸爸害的,他裝太多了」,卻不是仔細地分析事情的源頭,下次要如何改進。

2. 建立責任感的概念

平時就該灌輸,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要承擔該有的後果,而且要培養承擔後果的勇氣,其實很多時候承擔後果並不可怕,爸媽也不該把它弄得很可怕,例如吃飯在完搞到沒吃完,就是請孩子自己去把食物清掉,也沒有點心吃,不需要破口大罵搞到氣氛緊繃,結果還未必會真的會學到教訓。

3. 提升孩子的內省智能

所謂的內省智能包含了對自我感覺的察覺,並且利用這個察覺能力來引導自己的行為,進而管理自己的行為。

要如何增加孩子的內省智能,首先要幫助孩子辨別自己的情緒,當這個錯誤產生時,你有甚麼感覺,有這個感覺時,你會有甚麼想法,這個想法會讓你想做甚麼事(解決策略),這麼做最後得到的結果會是好的嗎?

4. 分析錯誤、討論方法

當孩子好的解決策略時,就可能會用其他逃避的方式來解決,例如找藉口、怪別人,因此,在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將當下的情境做明確的說明,讓孩子認清自己錯誤的地方,並討論下次該如何改善。

而平時爸爸媽媽也該帶著孩子一起訂定「明確的」家庭規範,例如玩門就是不對,不管是誰引起的,只要玩門就是不行,如此,在孩子犯錯時,因為規則明確,就能避免孩子怪東怪西的。

《喜歡更多教養文章,成為王宏哲教養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Yoyo Yuan
    "例如吃飯在完搞到沒吃完" ....
    2019年10月05日07:0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