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輝達財報開獎倒數,Blackwell成最大變數!股價下跌,分析師為何仍看好?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2月26日02:07 • 發布於 02月26日02:07

重點一: 輝達(NVIDIA)第四季度營收預計將達381億美元(約為新台幣1.24兆元),主要由資料中心部門強勁表現帶動,且高於輝達在第三季財報中給出的指引(375億美元±2%)。

重點二: 市場對輝達新產品Blackwell的看法分歧,其營收預估值差異不小,成為資料中心部門表現的最大變數。

輝達(NVIDIA)將於2月26日美股收盤後,公布截至1月26日的2025財年第四季財報,市場普遍預期,在人工智慧(AI)晶片需求持續旺盛的驅動下,輝達將再次刷新營收與獲利紀錄。

此外,輝達近期宣布,將於3月17日至21日在美國聖荷西盛大登場的GTC 2025大會,推出「量子計算解決方案」與「機器人平台」,進一步擴展其技術版圖。

輝達Q4財報Preview:預期營收383.2億美元,年增73%

據標普全球(S&P Global)旗下的金融分析公司Visible Alpha數據,市場預期輝達第四季營收達381億美元(約為新台幣1.24兆元),年增73%,並占總營收比重超過80%。預計將連續第六季刷新單季紀錄。

在關鍵業務表現方面,據Visible Alpha共識, 2025年第四季資料中心營收在318億美元至381億美元之間,預計為340億美元,年增長率高達85%。

此增長主要受惠於Hopper架構(H200晶片)和新一代Blackwell架構GPU的出貨量提升。 然而,Visible Alpha也強調,儘管輝達聲稱Blackwell可以大幅降低客戶的能源消耗和成本,但其前景仍受到生產延遲及過熱等技術問題的質疑,因此預測營收範圍較大。

資料中心部門的毛利率(Gross profit)預測為261億美元,年增77%;營業利潤(Income from Operations)則達247.4億美元,年增68%。

至於輝達Q4淨利,預計攀升至210.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4%。若達成此目標,據StockAnalysis數據,2025財年全年營收將突破1,319.1億美元,年增逾116%。

分析師共識預測,輝達Q4稀釋後每股盈餘為0.85美元,範圍在0.79美元至0.97美元之間,已超出市場預期的0.75美元;而在過去的八個季度中,NVIDIA的實際EPS平均超出分析師預測約6%,顯示其穩定的盈利能力。

項目 數值(億美元) 範圍(億美元) 年增長率(YoY) 總收入 (Revenue) 381.78 362.54 ~ 421.45 +73% 數據中心收入 (Revenue - Data Center) 340.29 317.86 ~ 380.64 +85% 數據中心毛利 (Gross Profit - Data Center) 261.19 244.22 ~ 286.86 +77% 營運利潤 (Income from Operations) 247.42 232.14 ~ 280.36 +68% 稀釋後每股盈餘 (EPS - Diluted) 0.85 0.79 ~ 0.97 +65%

延伸閱讀:「黃仁勳不會講空話,AI還會成長!」緯創曝未來規劃:狂攻邊緣運算、機器人軟體!

DeepSeek是輝達的負面因素?

DeepSeek在2025年1月推出低成本、高效能的AI模型後,輝達市值單日蒸發近6,000億美元,創下美國公司史上最大單日損失紀錄。DeepSeek的技術成果讓市場質疑是否仍需依賴昂貴的輝達GPU,特別是在AI訓練硬體需求可能趨於平穩的背景下。

當時輝達之所以股價下跌,在於DeepSeek展示了使用較低成本硬體實現高效能AI模型的能力,引起輝達在高端GPU市場的主導地位不保的疑慮,被認為可能促使大型科技公司(如Meta、微軟、谷歌)重新評估其AI硬體策略,尋求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但截至目前,輝達的主要客戶(如微軟、Meta等)仍計劃大規模投資資料中心建設,顯示對高效能GPU的需求韌性;JPMorgan甚至指出,DeepSeek的技術突破可能間接增加對高效能GPU的需求,有助於輝達探索新應用場景。

且輝達在AI硬體和軟體生態系統(如CUDA平台)上的領先地位,使其在推動推論(Inference)階段應用時仍具競爭力。此外,其新一代架構如Blackwell GPU和專用推論平台,也為未來增長奠定基礎。

延伸閱讀:黃仁勳是DeepSeek暴紅推手?為何輝達寧可「便宜AI」崛起,也不願放棄中國市場?
「你寄信,我就讀!」輝達T5T郵件是什麼?為何老鳥都懂,千萬別在周五寄給黃仁勳?

資料來源:Visible AlphaSTOCK ANALYSISMoneyWeek

延伸閱讀

星展集團3年要砍4千人!AI將取代人類職位,CEO:第一次難以創造工作機會
「算力就是實力」主旋律變調?微軟大砍資料中心租約背後:AI熱潮冷卻了嗎?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